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思噎

思噎

五噎之一。出《诸病源候论·否噎病诸候》。多见于思虑过多者。《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思噎者,心悸动,喜忘,目视,此皆忧恚嗔怒,寒气上入胸膈所致也。”参见五噎、条。

猜你喜欢

  • 山根

    ①体表部位。出《东医宝鉴》卷一:“印堂之下曰山根,即两眼之间。”详頞条。古人认为此处可作望诊心的参考,故又名王宫,又名頞,见鼻条。因其位于阙庭之下,又称为下极。②推拿穴位名。见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

  • 躬尾势

    即工尾势。详该条。

  • 人体部位名。又作颠,指头顶部。《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上额,交巅。”

  • ①音gē。①人的上肢如胳臂,胳膊等。参见胳膊条。②腋下。《广雅·释亲》:“胳谓之腋。”②音gé。同骼,详骨骼条。③作络解。《灵枢·热病》:“索气于胃胳,得气也。”

  • 拔脓膏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雾水葛之别名,详该条。

  • 白带

    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四。亦名带下白候。妇女从阴道经常流出白色粘液,绵绵如带,称为白带。一般在经期前后或妊娠期中,白带量可能略多,属正常生理现象。若量过多有味,并伴有腰腹痠痛等,则属病态。多因脾虚

  • 顺传

    伤寒病证发展的一般规律。即从太阳经传入阳明经或少阳经,由表入里,或由阳经传入阴经等。

  • 下体肿痛

    证名。指下部肢体肿胀疼痛。《类证治裁·身痛》:“下体肿痛,脉浮,自汗,恶风者,多由卫气不固,风湿侵袭所致。治宜祛风湿,兼固表,方用防己黄芪汤、五皮饮等;痛而大便不通者,宜厚朴七物汤微利之。”

  • 肾足少阴之脉

    出《灵枢·经脉》。即足少阴肾经。详该条。

  • 泻热黄连汤

    《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六十引李东垣方。又名黄连饮子。黄连(酒炒)、黄芩(酒炒)、龙胆草、生地黄、柴胡各一钱,升麻五分。水煎,于午前或饭后热服。治暴发火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