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系宋·李昉等编《太平御览》中的一部分,共二卷。二卷分列。一在道部十,卷六百六十八。一在方术部一,卷七百二十。前者摘自道家诸书;后者摘自儒家诸子书、养生书及博物书等。
病证名。即肾泄。《药症宜忌》:“肾泄,即五更及黎明泄泻者是也。亦名大泻泄。属命门真火不足。”详该条。
病名。出《素问·腹中论》。①又称痟中。《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吃食多而饮水少,小便少而赤黄者,痛中也。”②一名内消。《圣济总录》卷十三:“病消中者,不渴而多溲,一名内消。”③即中消。见《杂病源流犀烛
病证名。指感受寒邪、湿热所致的胃脘痛。寒症多见于中气素寒,热症多见于内有积热患者。《症因脉治》卷一:“外感胃脘痛之症,向无此症,偶值时令暴寒,心下闷痛,恶寒厥冷,二便清利,口吐冷沫,此寒邪入胃,凝结痰
病证名。见清·佚名《眼科易知》。即室女逆经,详该条。
病名。又叫横痃。《外科正宗》卷二:“近之生于小腹之下,阴毛之旁结肿名曰横痃,又名外疝是也。”见横痃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扶芳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鸡骨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手阳明之支脉,入于齿,头面有风冷传入,其脉令龂齿间津液化为脓汁,血气虚竭,不能荣于齿,故齿根露而挺出。”治宜益气补血。可选用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汤等加减。参见牙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笔筒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