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得气

得气

①指进行针刺时,患者所产生的酸、麻、重、胀、疼痛或触电样反应以及医生持针之下的沉紧等感觉。《灵枢·终始》:“坚拒勿出,谨守勿内,是谓得气。”《医学入门》指出:“如针下沉重胀满者,为气已至,若患人觉痛则为实,觉酸则为虚。如针下轻浮虚活者,气犹未至。”历代针灸医家都十分重视针刺的得气,认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灵枢·九针十二原》)。如已得气,则应“密意守气勿失”(《灵枢·小针解》)。如未得气,可采取候气催气的方法,促使得气。目前,对得气的理解,大多着重于受针者的感觉,称为针刺感应。详该条。②指针刺后,邪气得以疏泄。《灵枢·热病》:“索气于胃胳(通络),得气也。”③指治病时,必须掌握天时气候,以及人的脏腑生化关系而用药。《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阴之主,先甘后咸,……佐以所利,资以所生,是谓得气。”

猜你喜欢

  • 胡本草

    书名。见《新唐书·艺文志》。7卷。唐·郑虔撰。《本草纲目》称本书所收“皆胡中(泛指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以及西域地区)药物”。已佚。

  • 六椎

    指第六胸椎。《素问·刺热篇》:“六椎下间主脾热。”

  • 开痞

    理气法之一。用辛香行气药,以开散痞结的治法。适用于胸、胁、脘、腹等处胀闷。常用药物如藿香梗、佩兰、广木香、厚朴、佛手等。

  • 外科三字经

    见高憩云外科全书十种条。

  • 洁净腑

    治法之一。出《素问·汤液醪醴论》。净腑,指膀胱。指用通利小便的方药清除膀胱(下焦)潴积的水液,恢复膀胱的正常气化功能。为治疗水肿病方法之一,亦常用以治疗膀胱湿热而小便不利者。方如五苓散、五皮饮、八正散

  • 肩骨脱臼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六。即肩关节脱臼。详肩胛骨出条。

  • 童痨

    病证名。吴道源《女科切要》:“室女经水既通,而至期复又不来者,面黄肌瘦,内热,是童痨。”参见室女经闭条。

  • 刘翰

    【生卒】:919~990【介绍】:宋代医官。临津(今河北临津)人。曾在后周任翰林医官。963年宋政府太常寺考试医官,以刘翰为优。972年任尚药奉御。于973年奉命与马志、翟煦、张素、吴复珪、王光祐、陈

  • 邪气藏府病形

    《灵枢经》篇名。本文着重邪中脏腑和病形问题的讨论,故名。内容讨论了邪气中人的部位,有中阴、中阳、中脏、中腑的不同区别。并指出进行诊察时,应色、脉、尺肤三者合参,不可偏执。接着叙述了缓、急、大、小、滑、

  •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治则。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对精髓亏虚者,宜使用厚味滋补的药物治疗。《类经》:“精不足,阴之衰也,非味不足以实中而补元。”阴精不足使用滋补,可于饮食或药物中选择厚味血肉有情之品,如海参、淡菜、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