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先攻下后培补的治法。用于体虚而有急须攻下之证者。如肺病体虚,本宜培补,但病者胸胁有积水,引起咳嗽,气促,不能平卧等急迫症状,可先用逐水药攻下以解除喘促症状,后用补益药培补。
①病因六淫之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燥胜则干。”燥与湿对。燥病易伤津液。临床表现多为目赤、口鼻唇舌干燥、干咳、胁痛等。其偏热者为温燥,偏寒者为凉燥。②阴津亏损时出现的内燥证候。参见内燥条。
即肩胛部。《灵枢·经脉》:“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
病名。见《外科真诠》卷上。即白秃疮。见该条。
【介绍】:清代医家。号澹庵。丹徒(今江苏镇江附近)人。世医出身,其先人何彦澄、何仁源、何绳源等,皆以医名。其父何金琇,亦以医名。游家藏医书甚多,继家学,通内、外、针灸等科,在当地颇有名望,常至外省出诊
见《中药材手册》。即狼毒,详该条。
病名。①即肝劳。详该条。②《慎柔五书》以虫在于肝则成肝痨。治以五凤丸等方。
经穴名。代号KI25。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位于第二肋间隙,距胸正中线2寸处。布有第二肋间神经前皮支,深层为第二肋间神经;并有第二肋间动、静脉通过。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呕吐;以及肋间神经痛
【介绍】:见周之藩条。
【介绍】:见龙渊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