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心腹痛

小儿心腹痛

病证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谓其病因是:“由脏腑虚而寒冷之气所干,邪气与脏气相搏,上下冲击,上则为心痛,下则为腹痛,上下俱作,心、腹皆痛。”心腹痛指胃脘部(心窝部)至腹部的疼痛,突然发生兼有肢冷,脉迟,唇淡者属寒,治以温经利气散寒为主,用当归四逆汤加减;但亦有由于邪热结聚、腑实不通而致之实热证,证见脘腹胀拒按,脉实,舌红苔黄燥或焦黑,治以通下腑实,用承气汤类。针刺取太冲公孙足三里等穴。

猜你喜欢

  • 陈义都

    【介绍】:见陈元赟条。

  • 菖蒲

    ①出《本草衍义》。为水菖蒲之别名。②出《神农本草经》。即石菖蒲。各详该条。

  • 阳白

    经穴名。代号GB14。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位于前额眉中直上1寸,正视时与瞳孔相直处。一说“在眉上七分,直瞳子”(《针灸集成》)。布有额神经外侧支和额动、静脉外侧支。主治前

  • 膝游风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四。即鹤膝风。详该条。

  • 委委

    雍容自得。《灵枢·通天》:“阴阳和平之人,其状委委然。”

  • 六化

    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变化。《素问·至真要大论》:“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

  • 皮内针疗法

    又称埋针疗法。是指将皮内针浅刺穴位皮下并留置较长时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临床操作时,首先应选以易于固定而又不影响肢体活动处(如背部、四肢或耳部等)的穴位。如用颗粒式或环式皮内针,可横刺;如用揿针,则直刺

  • 火郁嗽

    病证名。指咳嗽由痰郁火邪引起者。《明医杂著》卷二:“火郁嗽,为痰郁火邪在中,宜开郁消痰。用诃子及香附、瓜蒌仁、半夏曲、海石、青黛、黄芩为末,蜜调为丸。噙化。”又:“若因肺胃蕴热、痰气不利,宜用前药。若

  • 胸胁苦满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胸胁部满闷不舒。《内经》有“胸胁支满”(《灵枢·经脉》)、“胸胁满”(《素问·刺热论》)的记载,义同胸胁苦满。因肝胆经气机失调,胆火内郁于胸膈所致。常见于少阳病

  • 血嗽

    ①病证名。指咳嗽因血瘀而致者。《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血嗽,嗽而多唾瘀血也。其脉浮芤而数,必兼喉中有腥气,或因上焦有热,血瘀沉闷,嗽声连并,气不得透。宜桑皮散。或因打扑损伤肺气作咳,多吐黑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