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

病名。又名子宫脱出阴脱、阴、瘣疾、子宫不收子肠不收。俗称吊茄子、癫葫芦。与阴挺阴痔等病相似。指妇女子宫下坠,甚至脱出阴道口外。多由气虚下陷带脉失约,冲任虚损,或多产、难产、产时用力过度,产后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等,损伤胞络肾气,而使胞宫失于维系所致。症见子宫位置下垂,或脱出阴道口外,甚者连同阴道壁或膀胱直肠一并膨出。气虚者兼见少气懒言,面色白,小腹空坠等症,宜补气升阳,用补中益气汤肾虚者兼见头晕耳鸣,腰痠腿软等症,宜补肾益气,用大补元煎鹿角胶升麻枳壳。若子宫脱垂因摩擦损伤或邪毒感染,而局部有红肿溃烂,黄水淋漓,阴门肿痛,小便赤数等症,宜清热利湿,用龙胆泻肝汤,外用薰洗方:苦参蛇床子黄柏乌梅五倍子水煎,先薰后洗。针灸可刺维胞、子宫、三阴交等穴。

猜你喜欢

  • 暑瘵

    病名。指感受暑热而突然咯血嗽,状似痨瘵的病证。《增订伤暑全书》卷上:“盛暑之月,火能灼金,若不禁辛酒,脾火暴甚,有劳热躁扰,而火动于心肺者,令人咳嗽气喘,骤吐血衄血,头目不清,胸膈烦渴不宁。……宜四物

  • 妊娠类中风

    病名。《达生保赤编》:“孕妇因吐血衄血,徒然口噤不能言语,有类中风,若不急治,必致坠胎,宜紫苏饮加减治之,切勿用苏合丸及乌药顺气散。”不可以真中风治疗。

  • 长谷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别名循际、长平、循脊、循元。位于脐中旁开2.5寸处。主治泄痢,纳呆,消化不良,四肢乏力,多汗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 臭艾

    ①见《闽东本草》。为牡蒿之别名。②见《广西中药志》。为臭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 五阅五使

    《灵枢经》篇名。张景岳注:“阅,外候也。使,所使也。五脏藏于中,五官见于外,内外相应,故为五藏之阅。”本篇主要论述五脏与五官、五色内外相应的关系。外察五官五色,可以测知内在脏腑的病变;而内在脏腑的病变

  • 曲鳅

    病名。《疡科心得集》卷中。即委中毒,见该条。

  • 刺矶松

    见《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为鸡娃草之别名,详该条。

  • 伤寒论类方

    伤寒方论著作。清徐大椿编释。刊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徐氏将《伤寒论》113方予以分类(纯以方分类,不按六经分类),证随方定,便于按证索方。该书对主方及其方类在阐析方面重视理论联系临床实践,使读

  • 产后风痿

    病证名。亦称产痿。多由冲任血虚,心脾失养,故宗筋松弛,不能束骨而利机关,令人手足痿弱,怔忡目眩,宜用血风汤,或以大红野蔷薇花子一两,酒煎服。初起一般可愈,如日久两手不能提举,以蔷薇花四两,当归二两,红

  • 涌吐禁例

    治疗原则。使用涌吐法的禁忌症。①元阳虚弱,手足寒冷;②脾胃虚弱,面色萎黄,脉微弱或虚大无力;③气虚腹胀,虚喘不安;④脚气冲心;⑤内真热而外假寒证;⑥孕妇、老人虚弱、产后、失血患者。参见伤寒不可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