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太医局

太医局

宋代医事机构,属太常寺,源于唐太医署,下分九科专管培养学生。其中大方脉120人,风科80人,小方脉20人,眼科20人,疮肿兼折疡20人,产科10人,口齿兼咽喉科10人,针灸科10人,金镞兼书禁科10人,共有学生300人。神宗时局内设提举或令、丞等官职,并有教授、助教分方脉、针、疡等科目教之。州、县的师生数目则视其大小与人口多少而定。考核学习成绩时,分墨义脉义大义论方假令运气等六项内容进行。

猜你喜欢

  • 粘手风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尖尾风之别名,详该条。

  • 前推八匹马

    练功方法之一。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推拿学》。两手屈肘,置掌于两胁,挺胸,目平视,两掌心相对,拇指伸直,四指并拢,两臂用力徐徐前推,伸直,再慢慢屈肘,收回至两胁。

  • 十八味神药

    《喉科指掌》方。黄连、木通、金银花各一钱,白藓皮、黄芩、紫花地丁、当归、赤芍药、生甘草、连翘、天花粉、草河车、知母(盐水炒)各二钱,生栀子、川芎、皂角刺各一钱五分,乳香五分,生龟板三钱。水煎服。治烂喉

  • 重下痢

    病证名。指以里急后重为突出的痢疾。《诸病源候论》卷十七:“重下利者,此是赤白滞下利,而挟热多者,热结肛门,利不时下而久气,谓之重下利也。”治宜清热活血。用芍药汤加减。

  • 畏明

    证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即羞明。详该条。

  • 气味阴阳

    指药物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的阴阳属性。四气中的热、温属阳;寒、凉属阴。五味中的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升、浮属阳;沉、降属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 尿白碱

    见《四川中药志》。为人中白之别名,详该条。

  • 垂帘膜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赤膜下垂,由客邪所攻,致赤膜从上生而下遮黑睛,名垂帘膜。”详赤膜下垂条。

  • 孤拐骨

    见踝骨条。

  • 气郁胁痛

    病证名。见《东医宝鉴·外形篇》。指七情过度,肝气郁结所致的胁痛。《杂病源流犀烛·肝病源流》:“一曰气郁,由大怒气逆,或谋虑不决,皆令肝火动甚,以致胠胁肋痛,宜沉香降气散、枳壳煮散、枳壳散、桂枝汤、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