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大肺筋草

大肺筋草

《中药大辞典》:大肺筋草

药材名称大肺筋草

拼音Dà Fèi Jīn Cǎo

别名肺经草、半边钱(《天宝本草》),脐风草(《修订增补天宝本草》),反背红、血经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乌兜(《贵州植药调查》),乌豆草、一支箭(《贵州草药》)。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薄片变豆菜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3~30厘米,无毛。基生叶柄长6~7.5厘米,基部具叶鞘;叶片3全裂呈复叶状;中间裂片近于倒卵形,基部楔彤,两侧裂片斜椭圆形,基部斜阔楔形,长2~4.3厘米,宽1.5~2.5厘米,边缘有深缺裂,裂齿先端有刺毛,长1~2毫米,上面绿色,叶柄与下面带紫红色;茎生叶小,深3裂;顶部叶极小而不裂。小伞形花序,排列成复伞形花序;苞片线形;花单性;雄花居于边缘,具柄,萼齿5,线状披针形,花瓣白色或淡紫色,卵形,先端凹入,具有狭窄而内折的小舌片;雌花居于花序中央,有短柄或近于无柄,萼片及花瓣与雄花同。双悬果卵形或稍侧向而成扁形,有刺,刺基部膨大呈鳞片状相连。花期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部生于阴湿的山坡、路旁及山林下,以竹林下最为常见。分布四川、贵州、湖北、广东等地。

性味辛甘,平。

①《四川中药志》:"甘淡,平,无毒。"

②《贵州草药》:"性温,味辛微苦。"

功能主治散风,清肺,化痰,行血。治愈冒,咳嗽,哮喘,经闭。

①《天宝本草》:"散风寒,化痰。治四时感冒,哮吼,咳嗽,脐风。"

②《四川中药志》:"清热润肺,行血通经。治咳嗽或虚咳,妇女经闭腰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复方①治感冒咳嗽:乌豆草一两。煨水服。(《贵州草药》)

②治劳伤咳嗽:乌豆草一两。泡酒服。(《贵州草药》)

③治妇女经闭腰痛:大肺筋草,醪糟。煮服。(《四川中药志》)

④治哮喘:大肺筋草、岩白菜各五钱。加冰糖煎服。(四川)

备注此外,尚有同属植物心肺草亦同供药用。植株较上种为小,小叶具短柄,卵形,先端尖,中央小叶先端又3裂,两侧小叶作不等的3浅裂,外侧裂片较内侧裂片为短,边缘微波状缺,有小尖刺。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大肺筋草

药材名称大肺筋草

拼音Dà Fèi Jīn Cǎo

英文名Herb of Laminated Sanicle, all-grass of Laminated sanicle

别名薄片变豆菜、肺经草、半边钱、脐风草、反背红、血经草、乌兜、乌豆草、一支箭大肺经草、水黄连、瓣练、小山芹菜、五爪风、子仔七、肺筋草、打不死、散血草、鹅掌脚草、山芹菜、野芹菜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薄片变豆菜和天蓝变豆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anicula lamelligera Hance2.Sanicula coerulescens Franch. [S. Stapfiana Wolff]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3-30cm,无毛。基生叶柄长6-7.5cm,基部具叶鞘;叶片3全裂呈复叶状;中间裂片近于倒卵形,基部楔形,两侧裂片斜椭圆形,基部斜阔楔形,长2-4.3cm,宽1.5-2.5cm,边缘有深缺裂,裂齿先端有刺毛,长1-2mm,上面绿色,叶柄与下面带紫红色;茎生叶小,深3裂;顶部叶极小而不裂。小伞形花序,排列成复伞形花序;苞片线形;花单性;雄花居于边缘,具柄,萼齿5,线状披针形,花瓣白色或淡紫色,卵形,先端凹入,具有狭窄而内折的小舌片;雌花居于花序中央,有短柄或近于无柄,萼片及花瓣与雄花同。双悬果卵形或稍侧向而成扁形,有刺,刺基部膨大呈鳞片状相连。花期4月。果期4-5月。本种与薄片变豆菜的区别为;侧生的伞形花序无柄,花序呈假总状花序;萼齿线形或呈刺毛状。果实表面有波状薄片和短而直的皮刺。花、果期3-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边湿地、路旁竹林下或阴湿杂木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发表;化痰止咳;活血调经。主感冒;咳嗽;哮喘;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疮肿;跌打肿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天宝本草》:散风寒,化痰。治四时感冒,哮吼,咳嗽,脐风。2.《四川中药志》:清热润肺,行血通经。治咳嗽或虚咳,妇女经闭腰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杉皮

    《中药大辞典》:杉皮药材名称杉皮拼音Shān Pí出处杉木皮《分类草药性》。来源为杉种植物杉的树皮。功能主治治水肿,脚气,金疮,漆疮,烫伤。①《纲目》:"治金疮血出及汤火伤灼,取老

  • 棉子油

    药材名称棉子油拼音Mián Zǐ Yóu出处《纲目》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草棉等的种子所榨取之脂肪油。化学成分种子油中含亚油酸(41~45%)、棕榈酸(20~25%)、油酸(30~35%

  • 川滇桤木

    药材名称川滇桤木拼音Chuān Diān Qī Mù别名滇赤杨来源药材基源:为桦木科植物川滇桤木的嫩茎叶或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nusferdinandi-coburgiiSchneid.采收

  • 小叶眼树莲

    药材名称小叶眼树莲拼音Xiǎo Yè Yǎn Shù Lián英文名Smallleaf Dischidia别名上树木、瓜子金、纽扣藤、上鳖木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

  • 柳叶亚菊蒿

    药材名称柳叶亚菊蒿拼音Liǔ Yè Yà Jú Hāo别名藏花儿、艾菊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柳叶亚菊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jania salicifolia (M) Poljak. [Tan

  • 披叶苔

    药材名称披叶苔拼音Pī Yè Tái别名羊胡髭草、披针苔草、大披针苔来源莎草科披叶苔Carex lanceolata Boott,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至西南。

  • 百尾笋

    药材名称百尾笋拼音Bǎi Wěi Sǔn别名石竹根(《草木便方》),竹林梢、万花梢(《分类草药性》),黄牛尾巴(《贵州民间方药集》),竹林霄(《四川中药志》)。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来源为百合科植物万

  • 金钱木根

    《中药大辞典》:金钱木根药材名称金钱木根拼音Jīn Qián Mù Gē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铜钱树的根。原形态铜钱树,又名:马鞍秋(《思南府志》)。落叶乔木,

  • 笔仔草

    药材名称笔仔草拼音Bǐ Zǎi Cǎo别名竹篙草(《岭南科学杂志》),黄毛草(《广州植物志》),墙头竹、猫仔草、牛尾草(《福建民间草药》),金丝茅《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笔毛草、猴毛

  • 山核桃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核桃药材名称山核桃拼音Shān Hé Tɑo别名小核桃来源胡桃科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以种仁、根皮、果皮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江西、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