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坐药

猜你喜欢

  • 蛔虫病

    病证名。蛔虫又名蚘、长虫、蚘虫。状如蚯蚓,寄生在小肠内。静止时无自觉症状。在初期或有发热、咳嗽。肠蛔虫病时,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部不适,流涎,腹痛,易激怒,梦惊,夜间磨牙,鼻痒,偶有惊厥等症。蛔

  • 木笔花

    出《蜀本草》。为辛夷之别名,详该条。

  • 折郁汤

    《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十八方。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肉桂、丁香、木通、白蔻仁。水煎服。治水郁。

  • 其下者引而竭之

    治则。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下,指下部如腹部、二阴等部位;引,引导、通利;竭,祛除。指病邪在下的病证用泻法、利法等疏导,使病邪从下而出。如阳明腑实用承气汤,太阳蓄水证用五苓散之类。

  • 人参鹿茸丸

    《圣济总录纂要》卷九方。人参、黄芪(蜜炙)、杜仲(盐酒炒)、山茱萸各三分,鹿茸、天花粉、炙桑螵蛸各一两,炙鸡内金四枚,菟丝子(酒煮)一两半。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至四十丸,大枣煎汤送下,日

  • 京万红烫伤药膏

    研制方。见《新编中成药手册》。穿山甲、地榆、当归、白芷、紫草、乳香、没药、血竭、栀子、大黄、冰片。油膏剂,外用适量,涂敷患处。功能止痛消肿,生肌解毒。治烧伤烫伤,红肿起疱,疮面溃烂、化脓等。

  • 乳漏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指生于乳晕或乳房的漏管或窦道,由乳痈、乳发、乳疽、乳痨等病深伤乳络或治疗不当,溃后久不收口所致。疮口经久不敛,时流脓水或溢出乳汁。宜内服托里散,外用提脓祛腐药,以五五丹作

  • 枣根

    见《本草经集注》。即枣树根,详该条。

  • 滑剂

    十剂之一。用润滑药物组成,具有除去留着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滑可去着,冬葵子、榆白皮之属是也。”“刘完素曰:涩则气着,必滑剂以利之。滑能养窍,故润利也。”“张从正曰:大便燥

  • 风泪

    病证名。《银海精微》:“不赤不疼泪出,是谓之风泪。”参见迎风流泪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