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阴交,见该条。
【生卒】:1897~1969【介绍】:现代医家。原名甘崇兰。江苏太仓人。年青时在家从一陆姓中医学习,后改姓陆。解放前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消灭中医的活动,后任中央国医馆顾问。解放后先后任武汉市中医联合
即胃气不和。《素问·厥论》:“胃不和则精气竭”。及《素问·逆调论》引《下经》:“胃不和则卧不安。”参见胃气不和条。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即发于足背或足小趾后京骨穴等处之疽。脓少、瘙痒。治同足背发。
病证名。急惊风类证之一。指蛔虫扰及胆胃而致剑突下剧痛,伴有口噤或哭叫的证候。《幼科发挥》:“虫病乃蚘虫攻其心痛也。发则目直视,口噤不言,或大叫哭,口中流沫涎水,面色或青或白,手足强直,宜急攻之。”一般
【介绍】:参见杜光庭条。
病证名,指悬雍垂肿胀下垂及伴有疼痛者。多由脾胃积热,热气上蒸所致。症见小舌肿坠下垂,作梗作痛,治宜解毒泻热,消肿止痛,可选用清胃散、普济消毒饮等加减。也有由脾虚肌肉松弛而致者,宜补中益气汤之类。《鲍氏
指两手伏脉,详伏脉条。
《杨氏家藏方》卷三方。川芎、大黄(用无灰酒煮)各二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温水送下。治风热壅盛,头昏目赤,大便艰难。
解剖名。见《银海精微》。即眼睑。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