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唾血

唾血

证名。①指痰中带血。《素问·咳论》:“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详咳血嗽血咯血等条。②指血随唾液而出。多因脾不统血,肝不藏血,或肾水不足阴虚火旺所致。脾不统血者,伴见心悸怔忡,睡卧不安,饮食减少,疲乏无力,宜用归脾汤七珍散等方加减。肝不藏血者,伴见头痛胁痛口渴便秘,宜用当归龙荟丸泻心汤等方。阴虚火旺者,伴见咽干口燥心烦失眠,舌质红,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用滋阴降火汤、麦冬养营汤等方。《张氏医通·诸血门》:“唾血,平时津唾中有血如丝或浮散者,此属思虑伤脾,脾虚不能统血也。有兼心兼肾兼胃之不同。兼心,加味归脾汤;兼肾,六味丸五味子肉桂;兼胃,四君子汤加黄芪山药、粟米,名七珍散。”

猜你喜欢

  • 肝病

    病名。指肝脏的各种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分。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藏血,开窍于目,肝病多由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络瘀阻,或肝阳偏亢,肝风内动,以及肝经湿热,寒滞肝脉等所致。《素问·藏气法时论》:“

  • 普明子

    【介绍】:见程国彭条。

  • 附牙痈

    病名。见《证治准绳·疡医》卷三。即牙痈之别名。详牙痈条。

  • ①泛指一切食物。《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食味。”“味伤形。”②气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厚者为阴。”③量词。单方独味。《本草纲目》:“治肺热似火燎,……宜一味黄芩汤。”④动词。钻研、体会。

  • 寒热

    ①八纲中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用以概括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两种不同性质的证候。《素问·阻阳应象大论》:“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医学心悟·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一病之寒热,全在口渴与不渴,渴而消水与

  • 田螺疱

    病名。见《外科正宗》卷四。多由脾经湿热下注,外寒闭塞;或热足涉水,湿冷之气郁滞而成。多生足蹠,初起黄泡或紫白泡,形如豆粒,胀闷硬痛,皮厚难破,甚则足背浮肿,身发寒热。外治用王不留行30克,明矾9克,煎

  • 胎前怔忡

    病证名。见《女科秘要》卷二。亦名胎前恍惚。病因平素气血虚弱,孕后愈虚,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则常发生心神恍惚,惊悸怔忡,遍身烦热等。宜补益气血,养神安神为主。若惊悸不安,夜卧不宁者,宜大圣散(川芎、黄芪

  • 痘疹玉髓

    参见痘疹全书条。

  • 栀连二陈汤

    ①《症因脉治》卷一方。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栀子、黄连。水煎服。治因酒湿而致的半身不遂;或郁痰胸满饱胀,懊憹烦闷;或气逆不利,倚肩喘息;或暑气呕吐,兼有痰涎;或外感呃逆而兼热者。如痰火呃逆,加葛根、

  • 清咽泻白散

    《疫喉浅论》卷下方。桑白皮、地骨皮、牛蒡子、栝蒌皮、甘草、连翘、鲜枇杷叶(去毛,绢包)、浙贝母。鲜芦根煎汤代水煎服。治疫喉红肿,痧见而不透,肺热甚,咳嗽气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