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唇风

唇风

病名。见《外科正宗》卷四。又名唇瞤唇颤动,本病多因胃经湿热外感风邪,风热相搏而成。多发于下唇。初起红肿发痒,继则破裂流水,痛如火燎;如风盛过燥,则口唇干裂脱屑,状若无皮,日久口唇瞤动不止。治疗:初宜疏风清热,表里两解。内服防风通圣散,日久宜养血祛风,内服四物汤加蝉衣僵蚕全蝎。外搽黄连油或紫归油频搽、或冰硼散调水或油擦唇部。相当于剥脱性唇炎。又《医宗金鉴》卷六十五:“唇风多在下唇生,阳明胃经风火攻,初起发痒色红肿,久裂流水火燎痛。”治宜疏风清热,表里双解。服双解通圣散加减,外涂黄连膏

猜你喜欢

  • 山扁柏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石上柏之别名,详该条。

  • 皮膜

    即指今之鼓膜。《血证论》卷六:“肾开窍于耳,而肾脉却不上头,肾与心交,假道于心腑小肠之脉,以入耳中,名曰听宫。为司听之神所居,其形如珠,皮膜包裹真水,若真水破,而耳立聋,有为大声所震而聋者,皮膜破也,

  • 山油甘

    见《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为山小橘之别名,详该条。

  • 中药志

    书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编著。本书对全国常用中药材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共4册。第1册根与根茎类,第2册种子果实类,第3册花、叶、皮、藤木、全草类及其他,第4册动物与矿物类,共收500余种药物,每

  • 炙煿(bó)

    煎、炒、炸、烤、爆一类的烹调方法。经炙煿的食物,性多燥热,偏嗜则可能损耗胃阴,发生内热病证。

  • 白睛溢血

    眼科病证。见广州中医学院《中医眼科学讲义》。即色似胭脂证。详该条。

  • 山鸡茶

    见《陆川本草》。为九节茶之别名,详该条。

  • 乌珠

    眼的部位名。见《证治准绳·杂病》。乌珠属肝。即黑睛。详该条。

  • 临产寒战发热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妇人临产,忽然寒战,即时发热,由气血之虚,或初产畏惧,或脱衣受风,或冬月感寒,不必用解表,……可服芎归桂朴汤。”(当归、川芎、肉桂、厚朴、枳壳、红花、葵子、生芝麻)。

  • 逆针灸

    指未病而用针灸刺激穴位,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备急千金要方》:“小儿新生无疾,慎不可逆针灸之。如逆针灸,则忍痛动其五脏,因喜成痫。河洛关中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其生儿三日,多逆灸以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