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则。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高,指上部。如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越,升散、涌吐。指病所在上的病证可用升散或涌吐方法治疗,如实热风痰,壅遏上焦,用瓜蒂散。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
又名黄昏咳。指咳嗽每在黄昏时发者。多因肾虚虚火上炎所致。亦有因食积痰湿引起。《丹溪心法·咳嗽》:“黄昏嗽者,是火气浮于肺,不宜用凉药,宜五味子、五倍子敛而降之。”《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黄昏
古代针灸宜忌的一种说法。《黄帝虾蟆经》:“神所藏行,不可犯伤。”意为人神在人体按时巡行各部,其所在部位,不宜针灸。
出《伤寒论》。为醋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金匮翼·胁痛统论》。多由房劳伤肾,气虚血涩所致。《不居集·胁痛》:“凡房劳过度,肾虚羸弱之人,多有胸胁间隐隐作痛,此肝肾精虚,不能化气,气虚不能生血而然。”治宜补肾、培益气血。如大补元煎、小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膻中疽。见该条。
古病名。《难经·五十七难》:“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本病后人有数解:①即痢疾。《研经言》:“今之痢,即《难经》五泄中之大瘕泄。”②一种阴虚似痢症,由肾虚所致。《医贯·痢疾论》:
指脾虚引起内风的证候。多由吐泻或药饵损脾所致。主要表现为手足微有抽搐,伴肢体逆冷,口鼻气微,昏睡露睛等症。《张氏医通·诸风门》:“若体倦神昏不语,脉迟缓,四肢欠温者,脾虚生风也。”治宜温补脾胃为主,用
推拿手法名。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案摩疗法》。五指聚拢或稍分开,用指端快速叩击治疗部位,如鸡啄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