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口吻疮

口吻疮

病证名。又名肥疮燕口口角疮。常因脾胃湿热上攻口唇,或先天遗毒所致。《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足太阴为脾之经,其气通于口;足阳明为胃之经,手阳明大肠之经,此二经脉并侠于口,其腑脏虚,为风邪湿热所乘,气发于脉,与津液相搏,则生疮,恒湿烂有汁,世谓之肥疮,亦名燕口。”小儿多患之。症见口角生疮,色白糜烂,疼痛微肿,湿烂有汁。治宜清热、除湿、解毒。可选用清胃散三黄凉膈散等加减。

猜你喜欢

  • 邪正消长

    邪气与正气之间此消彼长的斗争过程。正邪相争,正气战胜病邪则疾病痊愈,邪气胜而正气受损则病加重。

  • 经来下血胞

    见《竹林寺女科秘方考》。即经来下肉胞。详该条。

  • 地石榴

    ①出《滇南本草》。为地瓜藤之别名。②见《湖南药物志》。为菍地之别名。各详该条。

  • 胎前脚气

    病证名。清·吴悔菴《秘传内府经验女科》:“妊娠下元虚怯,寒气所淫,因寒从足起,故两脚胫肿痛,名曰脚气。宜鸡鸣散(苏叶、木瓜、广皮、吴萸、生姜、桔梗、槟榔)治之。”

  • 伤寒论类方汇参

    书名。左季云撰于1927年。作者将《伤寒论》方分为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柴胡汤等十二类,并将有关加减及变化方附入介绍,每一处方下大多详列适应症、禁忌症、方药作用、服用法、药后反应、预后等,并辨析和鉴

  • 曲泉

    经穴名,代号LR80。出《灵枢·本输》。属足厥阴肝经。合(水)穴。位于膝内侧横纹头,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屈膝取穴。布有隐神经,膝最上动脉,前方为大隐静脉。主治少腹痛,小便

  • 消法

    八法之一。包括消散和消导两种意义。用消散导滞破积药,以消除食滞及因气血瘀滞而产生痞积的方法。有消食化滞、消痞化积等法。详各条。

  • 陷经

    指经血下陷、漏血不止的病证。《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参见崩漏条。

  • 蛴螬灸

    间接灸之一。《医宗金鉴》:“疳瘘恶疮,诸药不验者,取蛴螬剪去两头,安疮口上,以艾灸之,七壮一易,不过七枚,无不效者。”蛴螬即金龟子的幼虫,功能行血祛瘀,化结散滞,故能灸治恶疮、瘘管等症。

  • 鸡子白皮

    出唐·孟诜《必效方》。为凤凰衣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