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味甘桔汤

加味甘桔汤

景岳全书》卷六十三: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桔梗2.4克甘草3.0克牛蒡射干各1.8克防风玄参各1.2克

功能主治祛风宜肺,清热解毒。治风热上侵,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用水200毫升,煎服。或加生姜l片。

热甚者,加黄芩,去防风

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三

医学心悟》卷三: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甘草1.5克桔梗川贝母百部白前橘红茯苓旋复花各4.5克

功能主治治表寒束其内热,致发哮证,呀呷不已,喘息有音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医学心悟》卷四: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甘草9克(炙)桔梗荆芥牛蒡子(炒)贝母各4.5克薄荷0.9克

功能主治治缠喉风,咽喉肿痛胀塞,红丝绕缠,口吐涎沫,食物难入,甚则肿达于外;走马喉风,喉舌之间,暴发暴肿,转肿转大;缠舌喉风,舌硬,根两旁烂;悬痈,生于上腭,形如紫李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若内热甚,或饮食到口即吐,加黄连3克;若口渴,唇焦舌燥,便闭溺赤,更加黄柏黄芩、山栀、黄连;若有肿处,加金银花15克。

摘录医学心悟》卷四

重订通俗伤寒论》: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甘草1.5克 苦桔梗嫩苏梗紫菀白前橘红香附旋复花各4.5克

功能主治润燥化痰,宣肺利咽。治燥痰粘结喉头,咳逆无痰,喉间如食炙脔,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医林绳墨大全》卷八: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甘草桔梗诃子木通

功能主治风寒失音。

用法用量水煎,入生地汁少许服。

摘录《医林绳墨大全》卷八

《外科真诠》卷上: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生地1钱,元参1钱,枳壳1钱,桔梗1钱,牛子1钱,丹皮1钱5分,防风1钱,连翘1钱,山甲2片,银花1钱,公英3钱,甘草5分。

功能主治结喉痈,生于项前结喉之上,肿甚则堵塞咽喉,汤水不下。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外敷洪宝膏,溃后用乌云散盖膏。

摘录《外科真诠》卷上

辨证录》卷五: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桔梗3钱,川芎3钱,天花粉3钱,麦冬3钱,甘草1钱,黄芩1钱。

功能主治春温。春月伤风,头痛鼻塞,身亦发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五

《会约》卷七: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甘草1钱半,桔梗1钱半,元参1钱,赤药1钱,生地1钱,防风1钱,荆芥7分,薄荷7分,山豆根1钱,连翘1钱,黄芩1钱,北细辛3分,羌活6分,独活7分,白芷8分。

功能主治喉肿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肝胆火,加白芍栀子、胆草;胃火,加石膏3钱;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消;毒甚而烂者,加牛蒡子,金银花

摘录《会约》卷七

《痘麻绀珠》: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甘草1钱,桔梗3钱。

功能主治痘疹咽喉肿痛,不能饮食者。

用法用量猪肤皮,水煎服。

摘录《痘麻绀珠》

《金鉴》卷五十八: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射干牛蒡子(炒)、元参、连翘(去心)、麦门冬(去心)、栀子(炒)、苦桔梗甘草(生)。

功能主治痘疹热毒壅遏肺窍,痘未灌浆而音已先哑者;或痘毒不能发越于外,火热壅塞膈间,上冲咽喉肿痛,甚而不能呼吸,饮食难入。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八

《片玉痘疹》卷五: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桔梗甘草牛蒡子(炒,研)、射干荆芥升麻

功能主治痘疮咽喉肿痛。

摘录《片玉痘疹》卷五

《金鉴》卷五十八: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牛蒡子(炒)、苦桔梗、生甘草射干

功能主治痘疹呛水。火盛热毒壅于会厌,咽门肿痛,水不易入,溢于气喉,气喷作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八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生地15g,元参15g,桔梗9g,枳壳9g,银花31g,连翘31g,丹皮9g,蒲公英31g。

功能主治口炎。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洞天奥旨》卷九: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桔梗3钱,甘草1钱,甘菊2钱,青黛2钱,茯苓3钱,白附子8分,天花粉2钱,白芷5分。

功能主治肺风,渣鼻疮。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洞天奥旨》卷九

《麻症集成》卷四: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甘草、豆根、力子、麦冬、蒌仁、桔梗、元参、连翘荆芥

功能主治麻症咽喉肿痛不食。

摘录《麻症集成》卷四

《会约》卷二十: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连翘1钱,甘草1钱,桔梗1钱,射干1钱,牛蒡子1钱,黄连(酒炒)1钱,黄芩(酒炒)1钱。

功能主治麻疹后余毒喉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外用苦参3钱,僵蚕2钱为末吹之。

摘录《会约》卷二十

医学集成》卷二: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荆芥、贝母、大力、薄荷细辛桔梗甘草

功能主治乳蛾,喉生大白泡。

用法用量水煎服。外用人指甲煅、研,吹上即破。

热甚,加芩、连;肿甚,加银花。

摘录医学集成》卷二

《济阳纲目》卷一○六: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桔梗3钱,甘草1钱,防风1钱,荆芥1钱,薄荷1钱,黄芩1钱,元参1钱。

功能主治喉痹。

用法用量上锉。水煎,食后频频噙咽。

咳逆,加陈皮;咳嗽,加知母、贝母;发渴,加五味子;唾脓血,加紫苑;肺痿,加阿胶;面目肿,加茯苓;呕,加半夏生姜;少气,加人参麦门冬;肤痛,加黄耆;目赤,加栀子黄连;咽痛,加鼠粘子、竹茹;声哑,加半夏桂枝;疫毒,头痛肿,加鼠粘子、大黄芒消;胸膈不利,加枳壳;心胸痞,加枳实;不得卧,加栀子;发斑,加荆芥防风;酒毒,加干葛、陈皮之类。

摘录《济阳纲目》卷一○六

《万氏女科》卷三: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甘草桔梗、款冬、贝母、前胡枳壳、白茯、五味、麦冬各等分。

功能主治清肺宽中。主产后咳久不止,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加淡竹叶15片,水煎,食后温服。

注意如产后吃盐太早者难治。

摘录《万氏女科》卷三

医方简义》卷四: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桔梗1钱,白及片1钱,橘红1钱,甜葶苈(炒)1钱,甘草节1钱5分,川贝母1钱5分,米仁5钱,银花5钱(加丝瓜筋2、3钱亦佳)。

功能主治肺痈咳嗽,吐脓血,胸中及右胁疼痛,不能右卧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如肺痈初起,加荆芥防风各1钱;如溃后者,加人参、绵黄耆各1钱。

摘录医方简义》卷四

《幼科直言》卷五: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甘草桔梗、桑皮、丹皮、陈皮黄芩白芍乌梅肉、使君子肉。

功能主治小儿肺胃湿热,鼻内出虫者。

用法用量生姜1片为引。兼服抱龙丸。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保命歌括》卷六: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桔梗1钱,甘草1钱,升麻1钱,连翘1钱,防风1钱,牛蒡子1钱,黄芩(酒炒)1钱。

功能主治大毒流行,咽痛喉痹。

用法用量水煎,加薄荷3叶,煎8分,食后细细呷之。

摘录《保命歌括》卷六

猜你喜欢

  • 敌金丸

    药方名称敌金丸处方京三棱(煨)1两,蓬莪术1两,木猪苓1两,白附子1两,萝卜子1两,赤芍药1两,黑牵牛1两,川楝子1两,山茵陈1两,青木香1两,陈橘皮1两,五灵脂1两,姜黄1两,茴香1两,南木香半两,

  • 耳疳散

    《丸散膏丹集成》引刘河间方:耳疳散药方名称耳疳散处方麝香5厘,枯明矾2钱。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耳流脓水。用法用量原方有胭脂,近因失真,故已不用。麝香嫌贵,可用冰片,加煅五倍子更妙。并为外科药。摘录

  • 橘姜丸

    《圣济总录》卷一四七:橘姜丸药方名称橘姜丸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为末)生姜(去皮,切,烂捣,研)豆豉(为末)各等分制法上三味,同和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食鱼中毒。用法用量每服20丸,茶清下

  • 鳖甲汤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鳖甲汤药方名称鳖甲汤处方鳖甲(去裙襕,酣炙黄)京三棱(锉)大腹(锉)芍药各30克当归(切,焙)柴胡(去苗)生干地黄(焙)各45克 桂(去粗皮)生姜(切片,炒)各7.5克制法上九味

  • 集成金粟丹

    药方名称集成金粟丹别名金粟丸处方九制牛胆南星2两,明天麻(姜汁炒)1两,明乳香(去油,净)1两,净全蝎(拣去尾足,以滚汤泡净,去其盐泥,晒干,炒)1两,节白附(姜汁炒)1两,梅冰片3分,代赭石(火煅红

  • 捷验汤

    药方名称捷验汤处方苍术1钱8分,当归1钱半,生白芍1钱3分,白扁豆(炒,去皮)3钱,陈皮1钱,建泽泻1钱,甘草1钱,淮木通1钱,滑石2钱,川萆薢4钱,黄连1钱3分,大腹皮1钱半(洗净),宣木瓜1钱3分

  • 蟾光膏

    药方名称蟾光膏处方白砂蜜4两(色白者妙,用来年葱1根,去须皮,切短,与蜜一同熬,去白膜,觑葱软熟为度,以绵滤滓,放定,用纸取蜡面),黄丹3钱(水飞,生用),蜜佗僧3钱(水飞,生用),炉甘石(火煅过)5

  • 黄升丹

    药方名称黄升丹处方水银1两,火消1两,明矾1两。制法将火消、明矾研细末,和水银倒在小铁锅内搅匀,将小铁锅炖在炭火上,用细铁筋搅之,徐徐熔化取下(这一操作叫做结胎子);将大瓷碗合在小铁锅内,用桑皮纸摊成

  • 白术防风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白术防风汤药方名称白术防风汤处方白术(四钱)防风(八钱) 黄蓍(四钱)功能主治若服“羌活防风汤”有自汗者。用法用量上分二贴,每贴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后服。摘录明

  • 茜草通脉汤

    药方名称茜草通脉汤处方茜草12克,丹参12克,地鳖6克,王不留行12克,木瓜9克,薏米仁20克,清风藤9克,川牛膝9克,茯苓12克,黄柏6克。功能主治通络利湿,活血化瘀。主湿壅经络,瘀毒内阻,血脉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