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前胡丸

前胡丸

①《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八方。前胡、赤茯苓桃仁(麸炒)、陈皮鳖甲(酥炙)、煨诃子各一两,木香枳实(麸炒)、桂心槟榔半夏(汤浸七遍去滑,微炒)各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生姜橘皮煎汤送下。治气劳,心胸噎塞,不下食,渐加羸瘦。②《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八方。前胡、赤芍药桔梗、赤茯苓、枳壳(麸炒黄,去瓤)、炒大黄郁李仁(汤浸去皮,微炒)、当归各半两,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襕)一两。为末,炼蜜为丸,绿豆大,三岁小儿每服五丸,空腹粥饮化下。治小儿癖气腹痛

猜你喜欢

  • 柔汗

    又名冷汗。《伤寒论·辨脉法》:“柔汗发黄者,此为脾绝也。”成无己注:“柔为阴。柔汗,冷汗也。”参见冷汗、黏汗条。

  • 蔽骨

    见骭条。

  • 增订本草附方

    书名。2卷。清·撰人不详。本书以全身各种病证为纲,病名下又罗列若干证候子目,然后将历代本草文献中的单方验方引述于后,全书共约万余方。由于取材较广,分类较细,便于查索资料与参考之用。

  • 女科医案

    见徐灵胎医学全书条。

  • 验膜

    疮疡诊法之一。见《备急千金要方》。是用以检查胸背部疮疡溃后是否穿透胸膜的一种诊断方法。其法有三:①用纸或竹内膜封贴患处,静观其动,纸不动者膜未透,纸若随呼吸而动者则膜已透。②用纸蘸麻油,以火点燃,向患

  • 羊眼豆

    见《药品化义》。为扁豆之别名,详该条。

  • 香附子散

    见《妇科玉尺》卷五。即香附散第一方,见香附散条。

  • 麻疹喑

    病证名。指患麻疹而失音者。常见于小儿。多因小儿麻疹后肺胃余毒未尽,复感风邪,致失声不语,咳嗽等。治宜祛风邪,清解余毒。方用蝉蜕、牛蒡子、射干、桔梗、连翘、甘草、前胡及养阴清热药等。参见麻疹、瘖等条。

  • 内阅

    指通过七窍的望诊,可以内察五脏;因五脏的精气,上达于七窍。《灵枢·脉度》:“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

  • 脾泄

    病名。又称脾泻。因寒湿损脾或饮食伤脾,脾气虚弱所致。《难经·五十七难》:“脾泄者,腹胀满,泄注,食即呕吐逆。”《丹溪心法·泄泻》:“老人奉养太过,饮食伤脾,常常泄泻,亦是脾泄。”《寿世保元·泄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