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冒眩

猜你喜欢

  •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见素问遗篇条。

  • 王氏医案绎注

    书名。10卷,附录1卷。清·王士雄撰,石念祖绎注。刊于1919年。本书集王氏医案详加注释。分析病情,辨明病所。原案中有漏叙脉象、病情、方药分量等情况,石氏绎注时,凭个人分析予以酌情补入。其目的是为了帮

  • 竹汁

    出《神农本草经》。即竹沥,详该条。

  • 雷头风内障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俗称雷头风。分大小雷头风,多因风火挟痰引起。初患时头旋恶心呕吐,继之则憎寒壮热,状如伤寒,头目肿痛,不能忍耐,两耳若雷鸣,风动轰轰作声,故曰雷头风。治宜祛风、泻火、涤痰。用

  • 细理

    皮肤纹理细致。《灵枢·卫气失常》:“脂者,其肉坚,细理者热,粗理者寒。”

  • 增补痘疹玉髓金镜录

    见痘疹金镜录条。

  • 乌芨散

    经验方。见《上海中医杂志》1958,9。乌贼骨、白芨各等分。为细末,每服3克,日三次。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 玉梁骨伤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即颞下颌窝处损伤。多由跌扑损伤所致。症见耳部肿痛,耳中流血,甚则骨肉俱伤,头痛头晕,不省人事。治宜活血、止血、安神、镇痛。内服正骨紫金丹、云南白药,外用葱汤淋洗,贴混元膏

  • 不月水

    出《脉经》。即经闭,详该条。

  • 黄水疮

    病名。生于皮肤的一种传染性脓疱性疾病。见《外科正宗》卷四。又名滴脓疮、黄水粘疮。由于脾胃湿热过盛,兼受风邪相搏而成,初起皮肤患处先起红斑,继之成粟米样水疱,逐渐增大,疱液初呈透明,后为混浊,基底红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