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内经类编

内经类编

书名。9卷。元·罗天益编。全名《内经类编试效方》(见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本书系罗氏在他的老师李杲的授意下,将病症及其治疗按照《内经》的理论体系,予以分经类编,是《内经》分类的作品之一。已佚。

猜你喜欢

  • 肾虚

    又称肾亏。多因劳累过度、房事不节或久病亏损所致。《素问·脏气法时论》:“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临床上一般可分肾阴虚与肾气虚。各详该条。

  • 医学辨证

    书名。4卷。清·张学醇撰。刊于1896年。作者认为“确有所见,虽经文可易也”。全书阐发己见,提出与前人不同的见解,以辨析纠正医籍中的沿误,故题名《医学辨证》。内容有医论、本草选释、按症列方等项。

  • 欧阳叔坚

    【介绍】:见欧阳植条。

  • 磨裆

    练功方法之一。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少林内功》。右足跨前取弓箭步,右手后旋反掌护腰,左手俯掌屈肘向右上方推出,再向左方徐徐外展,同时身体随着向左转成左弓步,左手随即收回护腰,右手推出,身体再向右

  • 腿游风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五。即肾气游风。详该条。

  • 吴源

    【介绍】:宋代医生。字德信。休宁(今安徽休宁)人。以善诗文及医学著名。后为翰林医官,专长治虚劳病。

  • 中风不语穴

    经外奇穴名。《肘后备急方》:“治卒中急风,闷乱欲死方……不能语者,灸第二槌(椎)或(《太平圣惠方》作及)第五槌上五十壮。”近代《经穴治疗学》列作奇穴,名中风不语穴。位于后正中线,第二胸椎及第五胸椎棘突

  • 针刺感应

    简称针感,指患者对针刺所产生的酸、麻、重、胀或触电样等感觉反应。不同针感的出现,和患者的体质、病种、针刺的部位以及刺激量的大小有关。凡进行针刺治疗,一般均要求有适当的针感,才能获得预期的疗效。至于针刺

  • 鼻大衄

    病证名。亦称大衄。指鼻大量出血并见口、耳一齐出血。《诸病源候论·鼻病诸候》:“鼻大衄者,是因鼻衄而口耳鼻皆出血,故云鼻大衄也。”多因劳伤过度,府藏生热,热乘血气而致。用远志汤、苦参汤、牡蛎散(见《圣济

  • 湿伤脾阴

    证候名。多因湿郁生热,热盛化火而伤及脾阴。症见脘腹痞满、身重肢痠、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大便坚结,舌苔由灰滑变黄燥。《温病条辨·中焦篇》:“湿之入中焦……有伤脾阳,有伤脾阴……伤脾胃之阴者十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