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方。升麻、漏芦、芒硝各二两,栀子二十枚,黄芩三两,蒴藋五两。浸煮取汁,帛浸湿贴患处。治丹毒,疮肿热痛。
脉搏只现于尺部,寸、关两部不能察觉到脉动的一种脉象。《伤寒论·平脉法》:“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沉香阿魏丸,见该条。
证名。《素问》称否、满、痞塞。指胸脘痞塞满闷不痛。《医方考》卷四:“土郁者痞满。”《景岳全书·伤寒典》:“若但满不痛者,此为痞满,非结胸也。凡痞满之证,乃表邪传至胸中,未入于府,此其将入未入犹兼乎表,
也称舌垢。指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观察舌苔的变化,有助于了解病邪的性质和浅深、津液的存亡,是舌诊重要内容之一。正常舌面上均有白色薄苔,由胃气所生。病理的舌苔,则因病邪外侵或内有停痰食积所致。诊察舌苔,主
出《四声本草》。又名华荠苧、痱子草。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的全草。分布华东、中南及贵州等地。辛,微温。祛暑,解表,行气,化湿,①治夏月感冒,中暑呕吐、泄泻,胃痛
针麻术语。针麻过程中,为了提高痛阈,达到手术的要求,须在手术前施以针刺,当获得针感后,进行手法操作或用电针给予一定的刺激,这个过程称针麻诱导。从针刺得气至手术开始所需要的时间称针麻诱导期。诱导期一般为
见《广东中草药》。为臭草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4卷。宋·钱闻礼撰。撰年不详。作者根据《伤寒论》原文,以七言歌诀形式提出93个问题。内容包括六经证候、类证鉴别、症状、治法等问题讨论,并引前人有关《伤寒论》注文以阐析部分歌诀,便于读者对《伤寒论
证名。即阳明经病。见《医学心悟》。详阳明经病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