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偃月翳

猜你喜欢

  • 大便不通

    证名。指大便秘结,壅塞不通。《诸病源候论·大便病诸候》:“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脏不和,冷热之气不调,热气偏入肠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否结,壅塞不通也。”《太平圣惠方》用大黄、牛蒡、枳壳治伤寒热结,大

  • 小藤仲

    见《文山中草药》。为扶芳藤之别名,详该条。

  • 十一焦

    焦,在此指脊椎棘突;十一焦,即十一、十二胸椎棘突间。《灵枢·背腧》:“脾腧在十一焦之间。”

  • 痰涎壅滞

    病证名。见《婴童百问》。痰涎壅滞,烦闷颊赤,口干烦渴,项颈结热者。宜清凉饮子(大黄、连翘、芍药、羌活、当归、防风、甘草、山栀仁)。心脾壅热多涎者,用牛蒡子散(牛蒡子、栀子仁、甘草、川芒硝、郁金、枳壳)

  • 大顀

    见大椎条。

  • 筋断

    症名。即因外伤致使筋发生断裂。见《医宗金鉴》卷八十七。即伤筋。详该条。

  • 稚阳稚阴

    小儿生理特点之一。阳是指体内各种功能的活动,阴是指体内精血津液等具有物质性的东西;稚阳稚阴是指小儿在功能活动和物质基础上均未臻完善。《小儿药证直诀》: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闫季忠在

  • 心虚证

    证名。指心气、心血不足所出现的证候《脉经》卷二:“心虚,……病苦悸恐不乐,心腹痛难以言,心如寒状,恍惚。”《圣济总录》卷四十三:“心虚之状,气血衰少,面黄烦热,多恐悸不乐,心腹痛难以言,时出清涎,心膈

  • 唾血

    证名。①指痰中带血。《素问·咳论》:“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详咳血、嗽血、咯血等条。②指血随唾液而出。多因脾不统血,肝不藏血,或肾水不足,阴虚火旺所致。脾不统血者,伴见心悸怔忡,睡卧不安

  • 佗脊

    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即夹脊穴,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