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镜经续录
见脏腑证治图说人镜经条。
见脏腑证治图说人镜经条。
①体表部位,参见阙条。②经外穴名。见《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布有滑车上神经的睑上支,两侧有额内侧动、静脉分支通过。主治头痛,眩晕,感冒,目痛,鼻衄,失眠,小儿急、慢惊风,产后血晕;
【介绍】:明代医生。号小塘。仪真(今江苏仪征)人。以眼科著名,有七十二问,按照七十二个证候去辨明内外障眼的病情和预后。
即鼻毛。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ST20。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腹部,脐上5寸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又云去任脉三寸。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分支;并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支通过。主治胃痛,呕吐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枇杷花之别名,详该条。
气功功法。通过吐纳以引动“内气”运行,增强生理机能的一种静功锻炼方法。见于明《道藏·太清调气经》。其功法为:在闲暇时,取静室无人处,散发、宽衣、覆被、正身仰卧,舒展两手,即行调气,以鼻行气,以口吐气。
证名。见《针灸甲乙经》卷九。又称腰脚痛。详该条。
指阴寒内盛,导致阳气虚衰的病机。症见恶寒、肢冷、泄泻、水肿,舌淡滑等。治以温阳救逆,兼以健脾利水。《难经·六难》:“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故曰阴盛阳虚。”这是在脉诊上的反映,因阳虚于外,故浮取则脉小;阴
书名。22卷。清·黄元御编撰。刊于1754年。黄氏认为《金匮要略》治内伤杂病,大旨以扶阳气、运化脏腑气血功能为主,而后世又有滋阴之说,遂推阐“阳自阴升,阴由阳降”之理,颇有见地;但在论治方面多从温燥立
见《贵州草药》。为大肺筋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