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中寒

中寒

类中风之一。又名寒中。《证治要诀·诸中门》:“中寒之证,人身体强直口噤不语,或四肢战抖,或洒洒恶寒,或翕翕发热,或卒然眩晕,身无汗者,此为寒毒所中。”详见寒中①。②指寒邪直中三阴。《症因脉治》卷一:“其人真阳素虚,阴寒内盛,……一得外寒,则直中三阴,而为中寒之症矣。”症见恶寒身蜷,手足厥冷,遍身疼痛,面如刀刮,口吐冷涎下利,无热,不渴,小便清白等。治宜散寒、温阳为主。选用麻黄附子甘草汤附子汤白通汤四逆汤等方。《古今医鉴·中寒》:“如寒中太阴,则中脘疼痛,宜理中汤,或加藿香正气散同服;寒甚脉沉细,手足冷者,附子理中汤。”寒中少阴,则脐腹疼痛,宜五积散吴茱萸;寒甚脉沉细,手足冷者,四逆汤加吴茱萸。”“寒中厥阴,则少腹疼痛,宜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甚者倍附子。”③指中焦虚寒。由于阳气不足,脾胃机能衰退而出现腹痛喜按畏寒肢冷、口淡泛恶、食少、便溏等症。

猜你喜欢

  • 肝木

    ①指肝。五脏合五行,肝属木,故名。②推拿部位名。见肝经条。

  • 产后下利

    病名。出《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包括产后痢疾。多因产后饮食伤及脾胃,饮食停积于内;产后气血虚少更兼热邪伤阴,或恶露不下,败血渗入大肠所致。伤于饮食者,症见下利兼腹胀痛,里急窘迫等。治宜导滞攻

  • 御神

    御,驾驭、使用;神,精神。《素问·上古天真论》:“不时御神。”谓经常过分地使用精神。

  • 寻常渴

    即渴。为与消渴区别,故称寻常渴。《证治准绳·杂病》:“口燥咽干,此寻常渴,非三消证。”详渴条。

  • 先补后攻

    指先补虚后攻邪的治法。用于需攻下而体虚不堪攻的病证。如肝硬化腹水,需逐水而体虚,可先用补益法培补正气,后用逐水药泻水。

  • 跗肿

    证名。跗(fū),同趺。即足背。指足背肿。出《素问·气交变大论》。为水肿病症状之一。参见水肿、脚肿条。

  • 精室

    即命门。《难经·三十六难》:“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由于命门是人身精神所寄藏的地方,在男子为藏精之处,在女子是维系胞宫的所在,故又称精室。但通常指男子藏精之处。

  • 陶节庵

    【介绍】:见陶华条。

  • 碎蛇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脆蛇之别名,详该条。

  • 桐油树根

    见《贵州草药》。即油桐根,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