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下焦

下焦

三焦之一。指体腔的下部,自胃下口至二阴的区间。它的主要功用,是分别清浊,渗入膀胱,排泄废料,其气主下行。《灵枢·营卫生会》:“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②温病三焦辨证的一个阶段。指温病的后期或恢复期,邪已伤及肝肾。《温病条辨》:“中焦治则传下焦,肝与肾也。”详三焦辨证条。

猜你喜欢

  • 脉阴阳俱紧

    阴阳,指寸脉、尺脉(一说指浮、沉)。两部(浮沉)之脉俱见紧象。多因寒邪外束,表气不宣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 中流砥柱

    推拿手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以腋部夹紧患肢的腕部向后牵拉,一手托住患肘鹰嘴部,另一手挟置患肩并缓稳柔和地向前推。适用于肘部疾患。

  • 脾为涎

    出《素问·宣明五气篇》。涎出于口,口为脾窍,故涎为脾液。参见五脏化液条。

  • 培土生金

    也称补脾益肺。土指脾,金指肺。借五行相生的理论用补脾益气的方药补益肺气的方法。临床多用于咳嗽日久,痰多清稀,兼见食欲减退、大便溏、四肢无力,舌淡脉弱等肺虚脾弱的证候。

  • 独摇草

    ①出《名医别录》。为独活之别名。②出《新修本草》。为银线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 骱(jiè 介)

    古解剖部位名称。指骨节间相接之处,即关节。又称骨髎。

  • 气郁眩晕

    病证名。又称气晕。《证治汇补·气郁眩晕》:“七情所感,脏气不平,郁而生涎,结而为饮,随气上逆,令人眩晕。”症见头目昏眩,精神抑郁,心悸怔忡,时时面部发热,眉棱骨痛,嘈杂恶心,脉沉等。治宜解郁化痰,安神

  • 实热衄血

    病症名。见《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指因肺胃热盛,迫血妄行的衄血。《张氏医通·衄血》:“实热衄血,脉实大便秘者,犀角地黄汤加木香大黄。”参见鼻衄条。

  • 证名。出《素问·生气通天论》。①指热。《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注解伤寒论》卷二:“烦者,热也。发汗身凉为已解,至半日许,身复热,脉浮

  • 阴虚发热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发热》。指精血津液等耗损所致的虚热。《证治汇补·阴虚发热》:“有劳心好色,内伤真阴,阴血既伤,阳气独盛,发热不止,向晚更甚,或饮食如常,头胀时作,脉洪数无力,视其舌大而色赤者,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