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吴普本草》。为卤碱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清·朱丹山《麻疹集成》。指小儿麻疹收没之后,遍身生疮,痒甚,心烦等。多由麻疹余毒未清,复感风邪所致。治宜疏风解毒。用消风散或大连翘饮加减。
眼科病证。见《审视瑶函》。即赤脉贯睛,详该条。
病证名。指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两乳作胀,连及胸胁,或两乳头胀硬痒痛,甚至不可触衣。详见经行乳房胀痛。
见中国医籍考条。
《癍论萃英》方。桔梗、生甘草、牛蒡子(炒)各一两,麦门冬(去心)半两。共为末,加竹叶同煎,徐服。治小儿疮疹毒攻咽喉疼痛。
古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七。即水毒病。详该条。
【生卒】:公元前六世纪【介绍】:春秋时期秦国名医。指出疾病并非鬼神所致,而是由于自然界气候的异常变化引起。提出的阴、阳、风、雨、晦、明的六气致病说,认为六气是引致各科疾病的主要原因,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泄痢久下,失气劳冷,灸下腰百壮,三报。穴在八魁正中央脊骨上。”即位于骶骨正中点处。主治泄泻,久痢,难产;以及慢性肠炎等。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指肾阳亏损,不能温化水湿引起水肿的病机。肾主水,与膀胱相表里,若肾阳虚弱不能主水,则膀胱气化不利,小便量少,同时也影响脾的运化,致水湿泛滥形成水肿。症见全身浮肿,下肢尤甚,按之凹陷,腰痛痠重,畏寒肢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