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中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中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光阴荏苒,岁月更迭,人们不知不觉地出现两鬓斑白,皮肤和前额皱纹加深,自己已进入中老年期了。生理上的老化和环境的变化,常使不少人在思想情绪、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不能顺利地适应这些变化,从而产生种种心理变化。这些心理变化是渐进和复杂的演变过程。既与中老年人的情绪、智力和生理的变化密切相关,又同中老年人的文化素养、社会角色和传统习惯等因素有联系。重视中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保健对保持中老年人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老年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通常具有下列一些特征:

失落感 老年人紧张、辛勤工作数十个春秋,事业有成,受到尊敬和爱戴。一旦步入离退休生活后,生活节奏一下子由紧张、有序,转为清闲、松散甚至无所事事的状况,如果没有思想准备和妥善安排,常使老年人精神上感到空虚,思想上无所依托,心理上就会出现失落感,甚至郁郁寡欢。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则变得焦躁不安和激动易怒。两种表现截然不同,但其本质都是老年人心理上一时不能适应的表现。有人观察老年人的适应过程,时间有长有短,通常需要几个月或一年左右才能在心理上逐渐趋向平衡。

孤独感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与同事间接触减少,社会活动和交往不多,以致消息闭塞,信息不灵。如果“人走茶凉”,子女远走高飞或另立门户,出现“空窠”,变成两老厮守或单独生活的“留守”老人。若是体力不佳,视听减弱,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时间长久,会出现“与世隔绝”“孤立无援”的心境。丧偶的老年人这种心境更为显著。

消沉没落感 这类老年人常为体弱多病或旧病复发,或罹患新病,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这些老年人思想上有压力,精神上消沉,再若卧床不起,更觉得已是“日薄西山”“余年不多”的没落状况。对待这些老年人,一方面积极防治老年病,解除实际病痛,另一方面亦要反复给予鼓励,减轻这种对健康有害的消沉没落情绪。

焦虑恐惧感 有的老年人担心年老多病,患上“恐癌”症,担心中风瘫痪,顾虑心绞痛、心脏骤变猝死等,以致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为此,有人轻信广告宣传,到处求医问药,有的道听途说,不经深思核实就胡乱用药,以致造成不应有的药物所致不良后果。对待这类焦虑恐惧的病人,一方面亲友要求其认真细致地检查身体,弄清确实病况,另一方面亲友还要耐心解释,分析焦虑恐惧对治病无益,对健康有害,使病人对“各种疾病”有一个较为正确和全面的认识,对疾病有一个乐观科学的态度。

老年人的各种心理表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出现心理不平衡的程度有轻有重,预防和克服这些不良心理状态,无疑对老年人的心身健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