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古今医鉴>

《古今医鉴》疝·

疝脉弦急,积聚在里,牢急者生,弱息者死。沉迟浮涩,疝瘕寒痛,痛甚则伏,或细,或动。

夫疝者,小腹引卵,肿急绞痛也。有痛在睾丸者,有痛在五枢穴者,皆是厥阴肝之经也。或无形无声,或形如瓜,有声如蛙。自《素问》而下,皆以为寒,盖寒主收引,经络得寒,则引而不行,所以作痛,理固然也,亦有踢水涉水,终身不病此者,无执在内故也。大抵此症始于湿热,在经郁遏至久,又得寒气外来,不得疏散而作痛。若只作寒论,恐为未备,或曰厥阴一经,郁积湿热,何由而致?予曰∶大劳则火起于筋,醉饱则火起于胃,房劳则火起于肾,大怒则火起于肝。本经火积之久,母能令子虚,湿气便盛,浊液凝聚,并入血队流于厥阴。厥阴属木,系于肝,为将军之官,其性急速,火性又暴,为寒所束,宜其痛之太暴也。

有以乌头、栀子作汤饮之,其效亦敏,后因此方随病加减与之,无有不验。但湿热又须分多少而治,湿则多肿, 病是也。又有挟虚而发者,当以参、术为君,而以疏导药佐之。脉甚沉紧而豁大无力者也,其痛亦轻,惟觉重坠牵引耳。

经有七疝∶寒、水、筋、血、气、狐、 。

一、寒疝者,囊冷结硬如石,阴茎不举,或控引睾丸而痛,得于寒湿也,使内过劳也,宜以温剂下之,禹功散、加味五苓散、下清木香丸,或五积蟠葱之类。

一、水疝者,肾囊肿痛,阴汗时出,囊或肿如水晶,或痒而搔出黄水,或小腹按之作水声,得于饮食醉饱,使内过劳也,汗出而遇风寒湿气聚于囊中,故多水也,宜禹功散、三花神佑丸、导水丸逐中之剂下之。

一、筋疝者,阴茎肿痛,或浓或痛,里急筋缩,或茎中痛,痛极则痒,或挺纵不收,或白物如精,随溲而下,得于房室劳倦,及邪术所使,以降心火之剂下之,泻心汤主之。

一、血疝者,状如黄瓜,在小腹两旁,横骨两端纹中,俗云便痈也。得于春夏,重感大燠劳于内,气流溢渗入脬囊,留而不去,结成痈肿,脓少血多。又或强制情欲,当泄不泄,亦成此疾。宜玉烛散和血之剂下之。

一、气疝者,上连肾区,下及阴囊,或因号哭忿怒,则气郁而胀,以针出气而愈,然针有得失,宜散气药下之,宜荡疝丸,或蟠葱散主之。或小儿亦有此疾,俗云偏坠,气得于其父,阴痿精怯,强力入房,因而有子,胎中病也。此疝不治,惟宜灸筑宾一穴,在内上五寸、 分肉中,灸五壮。

一、狐疝者,状如仰瓦,卧则入小腹,行立则出小腹,入囊中,狐则昼出穴而溺,夜则入穴而不溺,此疝与狐相类,亦与气疝大同小异,令人带钩铃是也,宜以逐气流经之剂下之。

一、 疝者,阴囊肿坠如升斗,不痒不痛,得之地气卑湿,故江淮人多有之,宜去湿之剂下之,三花神佑丸之类。如女子阴户突出,虽亦此类,乃热不禁故也,不可便认为虚寒,而温之补之,名曰瘕。

一、元神虚弱,受寒作小肠疝气滚痛,以蟠葱散加故纸、小茴、川楝子木香之类。

一、体壮实,小肠气痛,或小便不通,以八正散加破故纸、小茴、川楝子

一、小腹下毛际边,或左或右,生气核如桃状,按之则散,时伏时见,以五苓散加川楝子、小茴香葱白、灯心煎汤,下青木香丸五十七粒。

一、治阳明受湿热,传入太阳,恶寒发热,小腹连毛际结核,闷痛不可忍者,以栀子炒、枳壳炒、桃仁炒、山楂各等分,生姜三片,水煎服。

禹功散 治寒疝。黑牵牛(头末,一钱) 小茴香(二钱五分) 加木香(一钱)

上共为末,每服三钱,姜汁调下。

五积散 治醉饱后色欲过度,触伤小腹,致成疝气。其症自小腹痛连两胁下,心头吊痛,额上汗出。

根据本方加玄胡索。

蟠葱散 治脾胃虚寒,气滞不行,攻刺心腹,痛连胁胸,及膀胱、小肠疝气,又治妇人血气痛。

丁皮(一两)砂仁(一两)莪术(一两五钱)三棱(一两五钱)槟榔(一两) 玄胡索(七钱五分)苍术(一两)青皮(一两五钱)干姜(五钱)肉桂(五钱)茯苓(一两五钱)甘草(一两)

上锉一剂,生姜、枣子、葱白,水煎热服。脐下极冷痛,加吴茱萸木香、小茴香等味。

加味五苓散

根据本方加木香、小茴香川楝子槟榔黑牵牛、故纸、木通青皮三棱莪术等味。

上锉一剂,水煎服。橘核丸 治四积 疝,卵核肿胀,偏有大小,或坚硬如石,或引脐腹绞痛,肾囊肿胀,或成疮毒,轻则时出黄水,甚则成痈溃烂。橘核(炒)海藻(盐酒炒)昆布(盐酒炒)桃仁(面炒,去皮尖) 桂心(五钱) 川楝肉(炒)海带(盐水洗,一两)枳实(面炒) 浓朴(姜汁炒) 玄胡索(炒)木香(五钱)木通(五钱)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陈酒、盐汤下。如虚寒甚,脉沉细,手足冷者,加川乌一两。如坚胀久不消,加 砂二钱,醋煮旋入。

荡疝丸黑牵牛(取头末) 破故纸(炒) 小茴香(炒)川楝子(去核,炒,各一两)青皮(三钱)陈皮(三钱)莪术(四钱)木香(四钱)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木香黑牵牛(炒,取头末,二两)槟榔(二两,粟米饭裹煨,去饭) 青木香(一两五钱)破故纸(二两,炒)荜澄茄(二两)

上为末,水煮稀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滚汤送下。

行气香苏散 治偏坠气初起疼痛,憎寒壮热,根据本方加小茴香木香三棱莪术木通

加减香苓散 治偏坠气初起,憎寒壮热,发表分利药,轻者,一服而愈。枳壳陈皮香附苍术麻黄香薷猪苓泽泻木通滑石车前三棱莪术川楝子玄胡索甘草上锉一剂,生姜葱白,水煎热服。文蛤散 治偏坠气神效。五倍子(五、六个,烧存性)

上为末,陈酒调服,以醉为度。

神消散(秘方) 治诸般疝气,外肾肿胀疼痛。

栀子(盐水炒黑色,一两)益智仁(炒,七钱)橘核(炒,一两)青皮(香油炒,六钱)槟榔(一钱)荔枝核(八钱) 小茴香(盐水炒,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烧酒调服。如不用酒,以灯心草煎汤,加盐少许,调服立效。茴香安肾汤(太医院传) 治左边偏坠,丸如鸡、鸭子。人参(一钱)白术(一钱) 白茯苓(去皮,一钱)泽泻(七分)茴香(一钱,炒)破故纸(一钱)黄柏(八分)木香(五分)槟榔(一钱)乌药(一钱)香附(一钱,童便浸经宿)砂仁(一钱) 玄胡索(五分)升麻(三分)甘草(炙,五分)荔枝核(一钱)

上锉一剂,饥时服。

三香酒(秘方) 治偏坠气。

木香(三钱) 小茴香(三钱) 八角茴香(三钱) 川楝肉(三钱)

上合一服,锅内炒四味,入葱白莲须五根,水一碗,淬入锅,将碗罩住,候煎至半碗,取出去渣,加陈酒半碗,合和入炒盐一茶匙,空心热服,神效。

四圣散(秘方) 治疝气,外肾肿胀。

茴香(炒)穿山甲(炒)全蝎(炒) 南木香(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陈酒调,一服痛止。木香金铃丸(严宪副传) 治外肾肿痛,诸般疝气,一服立效。木香乳香没药附子(面裹火煨) 小茴香(盐炒) 川楝肉 玄胡索全蝎人参(各等分)

上为末,陈酒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陈酒送下。

大小茴香丸(长葛李大尹传) 治疝气如神。

茴香(一两) 小茴香(一两)吴茱萸(一两)川楝子(一两) 川椒(一两)

上共为末,连须葱头八两,同药捣成饼子,晒干,用粘米五合,同药饼研碎,微火炒黄为末,酒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盐汤,或酒下,忌发气物。茴香丸 治疝气神效。茯苓(二两,炒)白术(二两,炒)山楂(二两,炒)枳实(八钱) 八角茴香(一两,炒)吴茱萸(一两,炒)橘核(三两,炒)荔枝核(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重一钱五分大,空心细嚼,姜汤送下。

灸法 治一偏坠气痛。

蓖麻子,一岁一粒,去皮研烂,贴头顶囟上,却令患人仰卧,将两脚掌相对,以带子绑住二中指,于两指合缝处,艾麦粒大灸七壮,实时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