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友渔斋医话>

《友渔斋医话》暑·

周(十八) 入暮热甚,心烦不寐,形体骤消,舌白面暗,两脉小数,胸前痞满,此暑邪已入血分,血为阴,故暮夜发热。在气分则渴,今在血分,故不渴。黄芩知母虽能逐热,而心胸之邪,非黄连不能除,故南阳小陷胸法加减之。

川连(一钱) 栝蒌仁(四钱)枳实(一钱磨冲) 鲜生地(四钱) 丹皮(一钱五分)郁金(一钱五分)通草(七分)

又两服热退安眠,小便清矣。惟胃口被暑热消烁,未能遽健,改用芳香醒胃,甘寒养津。麦冬(二钱) 花粉(二钱) 鲜石斛(四钱)茯苓(二钱)橘红(六分)白蔻仁(五分)

沈(二二) 呕血发热,胸闷自汗,脉虚大而数,此属暑伤肺络。暑伤气分脉虚,今又伤络,故脉大而数。议与凉血清暑法。

盐水炒香豉(一钱五分) 光杏仁(三钱) 焦山栀(三钱) 广郁金(二钱) 飞滑石(三钱荷叶包) 醋炒,丹皮(一钱五分) 冬桑叶(一钱五分) 生甘草(四分)

又,脉静身凉血止,见风略觉洒淅,气被暑伤,卫失外护,其畏风宜矣。余历吐血一症,多有六淫致病者,虽非真阴失守之比,然切宜保养,以冀复元。

沙参(二钱)麦冬(二钱) 冬桑叶(二钱) 丹皮(一钱)茯神(一钱五分) 枣仁(一钱五分) 南枣肉(二钱) 淮小麦(一钱五分) 山栀(一钱五分)

陆(二三)暑风上冒,头痛脘闷,咳嗽痰多,脉右弦滑,与凉散兼化痰法。

杏仁(三钱) 苏薄荷(一钱)射干(一钱)连翘(一钱五分)橘红(八分) 栝蒌皮(一钱五分) 飞滑石(三钱) 生甘草(三分)

两服愈。

王 吸受暑邪,中脘胀闷。

香豉杏仁郁金栝蒌皮连翘益元散丝瓜叶一服愈。

僧(三三)脘闷,发热,口渴,小便短赤,咳呛见红,两脉虚数。此暑邪内伏,至深秋发动,始伤气分,久损血分矣。既非阴亏火升,滋补当忌。

杏仁(三钱)通草(八分)橘红(八分盐水炒) 飞滑石(二分)连翘(一钱五分) 黑山栀(一钱五分) 栝蒌皮(一钱五分)甘草(四分)

童便一杯冲。

又两服脉缓身凉血止,唯气大口燥未平,前方清解,今用清养,立方用意,只更一字,自然有先后之分。

沙参(三钱)麦冬(一钱) 花粉青蒿子(五分) 广皮(五分盐水炒) 鲜石斛(一钱五分)荷梗(七寸) 鲜枇杷叶(三钱去毛)

周(十四) 病热旬日,形瘦神呆,心烦不寐,汗泄口燥,便赤气浊,两脉沉细欲绝。此属伏暑重症,古称暑伤心,故烦而不寐;暑邪从口鼻吸受,先伤气分,肺为百脉所朝,是为气母。因受暑热消烁,故脉伏而细。乃庚金逢暑必伏之意,其形脉虽似大虚,切审口燥,思凉饮,小便短赤,生脉白虎合剂,最对是症。若龙、牡、归、地,滋腻镇摄,暑邪何由得解?西洋参(三钱)麦冬(二钱)通草(七分)石膏(八分)知母(一钱五分) 飞滑石(三钱)甘草(四分)竹叶(七片) 白粳米(一撮)

陆(二八) 气急胸闷,发热口渴,小便短赤,中暑之症。石膏(五钱)麦冬(二钱)杏仁(二钱)通草(七分) 栝蒌皮(一钱五分)郁金(一钱五分)滑石(二钱)丝瓜叶(一片)

一服病已脱然,彼以效验神速,大有妙处。接服一剂,竟致胸中气逆,痰喘有声。因方内有石膏一味,能寒肺气,过服陷秋降之令,气不外泄,则逆于内,故当盛暑,绝无汗出,反见多痰。杏仁薄荷防风桔梗橘红苏子

朱(三三) 从前吸受暑邪,热炽发渴,恣啖西瓜;热渴稍解,而腹胀足重,不思纳食,脉细,舌白,呼吸窒滞,气分受病无疑,调治失宜,必成鼓胀。杏仁橘红通草郁金连翘苏梗茯苓皮 淡竹叶又三服,病减大半,惟气短未平,原方加北沙参枇杷叶。

王(四十) 暑邪内伏,风寒外侵,头疼恶寒,身热冷汗,口臭便赤,大腹胀满;已历四旬,纳食无几,形瘦神呆,岂是小恙?用河间桂苓甘露饮加减。石膏(四钱)滑石(一钱五分)桂枝(五分) 小川连(六分)茯苓(一钱五分)橘皮(一钱) 浓朴(一钱)通草(七分)甘草(三分)

两服前患顿除,胃阴受伤,元气虚耗,当用滋养。党参麦冬橘皮茯苓扁豆甘草午后微热自汗,小便复赤,脉浮大而数,此为假实,法当大补,十全大补去川芎,十数剂而愈。

高妪(六五) 身热浃旬,神昏遗溺,气短耳聋,舌胎灰滞,此暑邪内陷之症。前方香豉、杏仁石膏知母,非不清暑宣气,其如不及何?非局方至宝丹不能直达病所,驱邪外泄;更用清芳淡补之剂调其中,症虽危险,或可有效。先用灯心汤调进至宝丹两丸,续进∶栝蒌皮(一钱五分)橘红(六分)通草(六分) 北沙参(三钱)麦冬(三钱,六味因气短重用)西瓜翠衣(六分) 鲜荷梗(七寸) 淡竹叶(三十片)

两服热减,神清,已能起坐如圊。惟舌赤而思冷冻饮料,暑毒尚未消尽,与凉解血热法。犀角(五分)连翘心(一钱) 白金汁(一小匙)通草(七分)郁金(一钱)滑石(二钱)

一服能下黑粪数枚,内陷之邪始解,继用生脉散调理痊愈。

戈(五六) 发热胸闷,神魂撩乱,脉弦数,舌白,六七日内,形消色滞,小便不利而赤。此暑邪结于中焦,须加味陷胸汤治之。病者自忖平素胃寒,不信服此。越二日,昏冒发厥,谵语不停,急又延予。予曰∶但服我方自安,无容多议,若再延挨,大事去矣。追悔莫及,伊芳子急归煎服后,泄气难闻,连解小便,去病甚速,方录于下。

川连枳实栝蒌皮橘皮通草滑石甘草梢 淡竹叶

汤(四三) 暑邪内迫,血痢缠绵,宜清热导滞。苦参黄芩白芍楂肉 浓朴橘皮葛根银花 蛀大枣病历四旬,三帖而愈。

徐(二五) 身热气短咳嗽,察形脉,知劳倦伏暑,投生脉白虎汤,加杏仁射干滑石青蒿,去五味子,三服而痊。近年人参大贵,难以概用,勉以北沙参代之。盖此症暑多而虚少,故效;若虚多而暑少,非人参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