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专治麻痧初编>麻疹证治

《专治麻痧初编》麻疹证治·

痘麻皆胎毒所为,毒者火也。痘为少阳相火,阳道常饶,故痘大而掀肿。麻乃少阴君火,阴道常乏,故麻小而碎密。心火旺则肺受之,故治麻当以肺为主,凡咳嗽者火炎于肺也,鼻流清涕者以火铄金而液自流也,目中泪出乃肺热移于肝也,凡手掐眉目鼻面者肺热证也。

春温夏热秋燥冬寒此四时之主气也,冬应寒而反温,阳先暴泄,火令早行,人感其气,至于来春,必生疮疹,未出痘麻者,必感而发,虽曰胎毒,未有不由天行戾气,故一时传染大小相似,但见麻疹之出,宜服天代宣化丸以预解之,可使毒彻不为已甚也。

重订天代宣化丸(即韩飞霞五瘟丹有香附紫苏大黄煎汤为丸辰砂雄黄为衣外贴金箔)。

预解时行疫疠、传染相似,并治痘疹毒邪毒火。

甘草(甲己属土之年为君)黄芩(乙庚属金之年为君)黄柏(丙辛属水之年为君) 山栀(丁壬属木之年为君)黄连(戊癸属火之年为君)连翘(佐)山豆根(佐)牛蒡子(佐)

前五味视年岁之所属者以为君,其余四味以为臣。为君者分两倍之,为臣者减半之。

为佐者如臣又减半。于冬至日修合为末,取腊雪水煮升麻汤打糊为丸,龙眼核大,用飞辰砂为衣,每服一丸,竹叶煎汤下。

麻初发热与伤寒相似,但麻疹则面颊赤,咳嗽,喷嚏,鼻流清涕,目中泪出,呵欠喜睡,或吐泻,或手掐眉目鼻面,宜升麻葛根汤。不可作伤寒,妄用汗下也。汗之则增其热,为衄血,为咳血,为口疮咽痛,为目赤痛,为烦躁,为大小便不通。下之则虚其里,为滑泄,为滞下。经曰∶必先岁气毋伐天和,此之谓也。

麻喜清凉,痘喜温暖,此法人皆知之。然麻疹初发亦宜和暖则易出,所以发苗之初,只要发出得尽,则毒便解矣。若痘必苗而秀,秀而实,毒斯解也;然成实之时,若太温热,则反溃烂不收,是痘后亦宜清凉也。故治痘麻无过热,无过寒,温凉得宜,阴阳自和,是为得之。

麻疹只怕不能得出,若出得尽,毒便解矣。凡麻疹发热之时当审时令寒暄以药发之,如时令大寒以桂枝葛根汤发之,大热以升麻葛根汤合人参白虎汤发之,不寒不热荆防败毒散发之,如兼疫疠时行以人参败毒散发之,外以胡荽酒用苎麻蘸酒遍身戛之,务令亟出。

若发而不出,反加腹中胀痛气上喘促昏闷谵妄者死证也。桂枝葛根汤 治严寒时令麻毒难出,以此发之。

柳阳桂 粉干葛赤芍药 绿升麻防风甘草生姜三片,淡豆豉一钱为引,水煎服。升麻葛根人参白虎汤 治炎天暑月,毒为热隔,以此凉解之。

绿升麻粉干葛白芍药 炙甘草知母石膏上拣参

白米一撮,水煎服。

荆防败毒散 治天时不寒不热,以此平解之。

上拣参 北柴胡川芎桔梗荆芥穗 白云苓 陈枳壳前胡羌活独活防风甘草薄荷五片为引,水煎热服。人参败毒散 时逢疫疠流行,适值麻疹以此凉解之。

官拣参 川羌活独活前胡柴胡川芎胡 白云苓 陈枳壳桔梗甘草生姜三片,水煎服。胡荽酒 治麻疹不出以此发之。胡荽四两,切碎,先以好酒二杯,壶内煎滚,方入胡荽在内,盖定勿煎,勿令泄气,以苎麻蘸酒遍身戛之,使麻易出,真神法也。

发热六七日以后,明是麻证却不见出,此皮肤坚浓腠理闭塞,又或为风寒袭之,会有吐泻乃伏也,急用发表之剂,麻黄汤去杏仁蝉蜕升麻,外以胡荽酒散麻刮之。如一向未更衣者,毒甚于里,伏而不出,凉膈散加牛蒡子发而解之。再不出者死证也。麻黄汤 治麻疹六七日应出不出,或风寒闭塞。

麻黄石膏蝉蜕绿升麻甘草葱白三寸为引,水煎服。

凉膈散 治麻毒深重,里气不通,而应出不出。

大黄芒消连翘黑栀仁 南薄荷竹叶甘草

水煎去渣,加生蜜三匙和服。

麻疹初发热时未见出现,咳嗽百十声不已,上气喘急,面浮目胞肿,时卧时起,此火毒内蒸,肺叶焦举,宜甘桔汤加石膏知母牛蒡子主之。

甘桔汤加石膏知母牛蒡子 治麻疹胃火炎肺金,咳嗽面浮,应出不出。

甘草桔梗石膏知母牛蒡

薄荷叶五片为引,水煎服。

麻疹发热自汗或鼻血出不须止之,亦发散之义,故汗者毒从汗散,衄者毒从衄解。但不可太过,如汗太多,人参白虎汤合黄连解毒汤清之,衄太甚,元参地黄汤凉之。人参白虎合黄连解毒汤 治麻疹自汗太过,恐防卫弱,以此止之。

官拣参 净知母石膏甘草正雅连 川黄柏黄芩黑栀仁

白米一撮为引,水煎热服

元参地黄汤 治麻疹衄血太过,恐防伤阴。

润元参 怀生地 粉丹皮 黑栀仁 绿升麻白芍蒲黄甘草白茅根(一握,去心梗) 为引水煎热服。

麻疹发热吐泻,纯是热证,不可作寒论。及火邪内迫,毒在上焦则吐,毒在下焦则泻,毒在中焦则吐泻并作。单泻黄芩汤,吐而兼泻黄芩半夏汤,自利里急后重黄连解毒汤合天水散。黄芩汤 治麻疹发热自利。

黄芩白芍药 炙甘草大红枣一枚为引,水煎热服。黄芩半夏汤 治麻疹发热自利呕吐。

即前黄芩汤加半夏生姜黄连解毒合天水散 治麻疹自利里急后重。

正雅连 川黄柏黄芩黑栀仁 飞滑石甘草净水浓煎,空心滚热服。

麻痘咽痛本为常候,乃火毒熏蒸而痛也。切勿与喉痹同论,妄用针刺。盖喉痹之证,内作痈肿故宜以针决去恶血。麻痘只是咽干作痛,宜甘桔汤或鼠粘子汤细细咽之自愈。

甘桔汤 治麻疹咽喉疼痛,饮食艰难生甘草(君) 芽桔梗(臣)牛蒡子(使)

灯心十茎为引,水煎服。

鼠粘子汤治证同前,稍重者用此。

鼠粘子(即牛蒡子炒) 绿升麻射干甘草灯心为引水煎热服

德按∶麻疹咽痛出自肺胃,非少阴少阳喉痹证也。禁用凉遏,吹药尤忌冰片牛黄。即使烂喉,滴水不能下咽,不得已可用《三因方》玉宵无忧散,《端效方》四神散以治之。玉屑无忧散 治缠喉风,咽喉肿痛,语声不出,咽物有碍,或风涎壅滞,口舌生疮,大人酒症,小儿奶癖,或误吞骨屑,哽塞不下或子舌胀,重舌,木舌,肿胀闭塞,水浆不下。

净硼沙(一两五钱, ) 过寒水石(五钱) 净盆消(三钱) 飞清黛(三钱) 苏薄荷叶(五钱)蒲黄末(五钱) 川黄连(二钱)贯众末(生晒,二钱) 元参(二钱) 白云苓(二钱)滑石(二钱,飞)荆芥穗(二钱)山豆根(二钱) 带壳缩砂仁(二钱) 生甘草(二钱)

上十五味为细末,每服半钱,干掺舌上,以清水咽下此药,除三尸,祛八邪,辟瘟疫,疗烦渴。

元人施丸端效方。

四神散(大名王国祥传)

大黄寒水石牛蒡子(炒,各一两) 净芒消(五钱)

上四味为细末,治热病肿毒,一切危恶疫疠。若肿甚,新汲水调涂。咽喉肿塞,水药不下,用生蜜为丸,时时含化咽津妙。

德按∶若治烂喉丹痧可加硼砂青黛各五钱尤效。

麻疹渴喜饮水,纯是火邪,肺焦胃干,心火内亢故也。初发热作渴,升麻葛根汤加天花粉麦门冬。渴甚人参白虎汤合黄连解毒汤。

三方俱见前。

痘疹贵三四次出谓出匀,麻疹贵一齐涌出谓出尽。麻疹只要发出得透便轻减,以火照之遍身如涂朱之状,此将出之兆。出形细密与痘疹密者相似,但麻疹粒粒成疮,非若斑之皮红成片如蚊咬之迹也。

痘麻之色不可同论,太抵痘怕太红,皮嫩易破,必生瘙痒。麻喜通红,麻发于心,红者火之正色。若麻色淡白,心血不足,宜养血化斑汤主之。色太红艳、或微紫、或出太甚,并宜大青汤。黑者死证也。

养血化斑汤 治麻疹色淡白,心血不足。

官拣参当归身 怀生地 鲜红花蝉蜕生姜大枣引,水煎服。大青汤 治麻疹色太红、或微紫、或出太甚。

大青润元参 怀山药石膏知母木通地骨皮荆芥穗 生甘草竹叶十二片为引,水煎热服。

麻疹出没常以六时为准,假如子后出午时即收,午后出子时即收,乃阳生阴成,阴生阳成,造化自然之数。凡此旋收者轻。若一出连绵三四日不收,乃阳毒太甚,大青汤解之。

逡巡不出,乃风寒外束,皮肤闭密,宜荆防败毒散。

二方见前。

麻疹欲出则遍身发热,或烦躁,或头眩,或身拘急,及既出则身即清凉,诸病悉解,此一层麻疹随收矣。如麻既出,热甚不减,此毒壅遏,宜大青汤以解其表;小便涩,大连翘汤以解其里;大便秘凉膈散加牛蒡子。大青汤(方见前)。

连翘汤 治麻疹既出,热盛不减,小便短涩。

连翘防风瞿麦荆芥尾 淮木通车前当归尾 北柴胡蝉蜕赤芍药 枯黄芩滑石黑栀仁紫草

灯心十茎为引水煎热服。

凉膈散(方见前)加牛蒡子。

凡麻疹只要出得尽,则毒邪解散,正气和平。如怫郁发热,烦闷不宁,如蛇在灰,加蚓在尘之状,或呕吐,或泄泻,此毒邪壅遏尚未出尽,烦热,黄连解毒汤。呕泻,柴胡橘皮汤二者并外用胡荽酒以苎麻蘸酒戛之。(方法见前)

待麻出尽,则烦热自除,呕泻自止矣。黄连解毒汤 治麻疹出后,仍发热烦躁,麻出未尽也。

川雅连 川黄柏黄芩黑栀仁

净水煎滚热服。柴胡橘皮汤 治麻疹热邪未尽,麻未出完而兼呕吐泄泻。

官拣参 软柴胡半夏黄芩白云苓 广陈皮竹茹一团,生姜一片为引,水煎服。

麻疹欲出未出之时,即当早为发散,以解其毒,庶无余患。若不预解使之尽出,以致毒蓄于中,麻后必为壮热,日久枯瘁,或成搐搦,或为痢疾,或咳血喘促,或作疳慝而死。此虽一时疫戾之染,未有不由人事之未尽。

麻疹收后身有微热,此虚热也,不须施治,待气血和畅,自然清凉。若热太甚,或日久不减,以柴胡麦冬汤清之。如发枯毛竖,肉消骨立,渐渐羸瘦,柴胡四物汤主之。柴胡麦冬汤 治麻疹收后大热不退,毒未出尽也。

官拣参 软柴胡沙参麦冬润元参草龙胆 炙甘草灯心一束为引,水煎热服。柴胡四物汤 治麻疹收后,发热不退,毛悴色夭。

官拣参 北柴胡黄芩当归身 正川芎怀生地 杭白芍地骨皮麦冬知母竹叶桑叶五片为,引水煎服。

麻后热不除,忽作搐搦,不可误为惊风,而用风药。宜导赤散加人参麦冬煎汤送安神丸。(德按∶用万氏牛黄清心丸较稳)

小便清者,可治。短少者,不可治。

导赤散 治麻后热不除而作搐。

怀生地 淮木通麦门冬甘草竹叶十片为引,水煎送安神丸。

安神丸 治麻后余热未除,神昏谵妄。

真吐黄(五分) 真雅连(酒炒,三钱)当归身(二钱五分) 镜辰砂(水飞,二钱) 黑山栀(二钱五分)

上为细末,取雄猪心血研和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五丸,灯心汤下。

凡麻后牙龈黑烂,肉腐血出,臭息冲人曰走马疳,马鸣散主之。若面颊浮肿,环口青黧,颊漏齿脱,唇崩鼻坏者,死证也。

马鸣散 治麻后牙龈溃烂,臭气冲人。

马鸣蜕即蚕眠蜕皮也,火 过存性(二钱半)人中白即尿甏垢刮取火 如盐(五钱)五倍子(二钱) 白明矾(二钱)

将矾打成块,装入五倍子内,火 ,以矾枯为度。

共为极细末,以米泔水漱口,然后敷药麻后泄痢,日久不已,曰休息痢,不可妄用涩剂以图霸功。宜黄芩汤合六一散,煎送香连丸。若呕吐不能食,谓之禁口,更加肠滑不止,或下鲜血,或如烟尘水者,死证也。黄芩汤合天水散 治麻后患痢日久不愈,仍宜清解,禁口痢可加广陈皮石莲肉。

黄芩白芍滑石甘草(生炙并用)大枣为引,水煎熟去滓,送香连丸。

香连丸 治下利赤白里急后重。

真雅连(一两,以吴茱萸五钱同炒去茱萸不用) 南木香(五钱锉细末)

共为细末,醋打神曲糊丸,如芥子大,每服一钱。

麻疹收后微咳,此肺气未平,不须调治。若咳转甚,喘气上逆,发则连不已,此肺中伏火,宜人参清膈散主之。若身热门冬清肺汤主之。若咳久不止,面浮目胞肿,胸高而喘息则耸肩,血自口鼻中出,面色或青,或赤,鼻扇昏闷,摇头摆手者,死证也。人参清膈散 治麻后咳嗽日久,连绵不已。

官拣参 北柴胡当归身 杭白芍知母桑叶白术白云芩 炙黄地骨皮黄芩滑石石膏甘草生姜一片为引,水煎服

门冬清肺汤 治麻后咳喘不已,身热烦冤。天门冬麦门冬知母桑叶怀生地 枯黄芩地骨皮前胡沙参甘草上十味水煎服。

麻后通禁鸡鱼炙 盐醋之类,须过七七之后方可食之,惟宜食淡,不可纵口,以贻后患也。

曾见痘麻收后动止出入饮食如常,忽然心胸绞痛而死者。究是元气怯弱,疫疠之毒乘之,正不能胜,邪伏于中,外若无病,内已亏损,故一中即死,谓之中恶。良由病后失调,自召其祸。

凡小儿初生未盈月者,遍身红点,俗呼奶麻痧是也。此胎中受热,故生下即发现于皮肤,不可作时行麻毒论治,妄用汤剂。盖脏腑娇嫩不能胜药石也,但宜溯源解毒汤与奶母服之。

溯源解毒汤 治乳子出胎后,遍身奶麻痧。

川芎当归白芍怀生地 上拣参 北沙参陈广皮 生甘草连翘金银花正川连 淮木通水煎乳母服之,不可令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