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小儿常见病单验方>腹痛

《小儿常见病单验方》腹痛·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脐之四旁以及耻骨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的症状。

婴幼儿腹痛常突然出现,或反复哭闹,曲腰啼叫,或双手捧腹,辗转不已,烦躁不安,时轻时重,或面色苍白,或汗出神萎。

乳食积滞 腹部胀满,按压痛增,呕吐腐浊,秽物酸臭,拒进乳食,腹痛欲泻,泻后痛减,夜卧不安,时时啼哭。治以消食导滞,行气止痛。

(一)

处方:白梅花5克,白朴花10克。

用法:取干净白梅花瓣置杯中,另将白朴花置锅内加水2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渣,趁沸冲入梅花杯中盖焗片刻。每日1剂,随意饮服,疗程不限。1岁以下小儿可加少许红糖调味。

(二)

处方:山楂肉18克,厚朴10克,红糖15克。

用法:将山楂肉放锅内炒至焦黄,入厚朴加水适量共煎,取汁去渣,冲入红糖调化。每日1剂,1次饮完,连服数天。

(三)

处方:神曲10克,谷、麦芽各6克,枳实3克。

用法:水煎服。

(四)

处方:山楂6克。

用法:炒焦成炭,研末,加红糖开水冲调,加温1次服下。

气滞 脘腹胀闷或攻窜不定,嗳气不舒。治以理气止痛。

(一)

处方:砂仁白蔻、广木香各等分。

用法:共研细末,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每次3克。

(二)

处方:荔枝核5克,木香3克,红糖少许。

用法:将荔枝核煎取汁,木香研末并红糖调入汁中服。

(三)

处方:莱菔子120克(打碎),生姜(切碎)60克,火葱连根须(切碎)500克,白酒1杯。

用法:共炒热,分工布包,由上至下,从左到右,遍熨胸腹部,冷则易之。

(四)

处方:茴香根15克,黄荆子12克,随手香10克,延胡索10克。

用法:水煎分服。

(五)

处方:芍药6克,陈皮2克,厚朴4克,柴胡4克。

用法:水煎服。

血淤 疼痛拒按,按则痛加,痛处因定不移,或痛如针刺,或局部触及包块,口唇紫黯。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一)

处方:三七5克,香附3克,陈皮1克,橙汁适量。

用法:将前2药研细末,调入橙汁并温开水冲服。每日分2次。

(二)

处方:韭菜汁30~50毫升,白糖24克。

用法:取新鲜韭菜洗净,捣烂榨取汁液,去渣,冲入白糖,置锅内隔水蒸熟。每日1剂,1次饮完,连服5~7天。2岁以下小儿酌减。

(三)

处方:粳米50克,桃仁15克,砂仁5克,鲜佛手瓜100克。

用法:先取鲜佛手瓜、砂仁桃仁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熬浓取汁,去渣,加入粳米煮成稀粥,食盐少许调味,取出温后可用。每日1剂,分1~2次服完,连服5~7天。2岁以下小儿酌减。

腹部中寒 腹痛阵阵,得温则舒,遇寒痛剧,面色苍白,痛甚则额冷汗出,唇色紫暗,肢冷,或呕吐,腹泻,小便清长,治宜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一)

处方:高良姜6克,陈皮3克,粳米30克。

用法:先将前2药煮汁去渣,与粳米同煮粥,空腹服。

(二)

处方:吴茱萸3克,粳米30克,生姜1片,葱白1茎。

用法:将吴茱萸研为细末。粳米水煮,米熟后下吴萸末、生姜葱白,同煮为粥。每日1次,温服。

(三)

处方:小茴香6克,良姜3克,乌药3克,香附7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四)

处方:肉桂2克,香附6克。

用法:研末,开水泡散分钟后,热服。

(五)

处方:米汤1000毫升,高良姜10克,干姜5克。

用法:将高良姜干姜分别焙干,研为细末,与热米汤混合。每日1剂,作2~3次服完,连服3~5剂。

(六)

处方:生姜、红糖、白糖各9克,大枣3个,艾叶5克。

用法:水煎服。

脏腑虚冷 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得温则舒,得食则缓,面色?白,精神怠倦,肢清脸冷,食少,或食后作胀,大便稀溏。治以温中补虚,散寒止痛。

(一)

处方:干姜10克,红枣10枚,饴糖30克。

用法:姜、枣共煎,取汁去渣,再调入饴糖,稍煮片刻即可。每日分2次,饴糖分2次调。

本方适用于脾肾虚寒腹痛。

(二)

处方:白芍9克,当归4.5克,桂心4克,炙甘草3克,大枣2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煎服。

(三)

处方:红糖30克,干姜5克,白术7克,熟附子3克。

用法:将干姜白术、熟附子共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熬浓取汁,除去药渣,冲入红糖调化。每日1剂,分1~2次服完,连服5~7天。

本方适用于脏腑虚寒腹痛。

(四)

处方:制附子6克,干姜3克,粳米50克,葱白1茎,红糖适量。

用法:先煎附子干姜1小时半,再入葱白粳米、红糖同煮粥。

本方适用于脾肾虚寒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