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医灯续焰>卷八

《医灯续焰》卷八·

[卷八] 眩晕脉证第六十一

诸风眩晕,有火有痰。左涩死血,右大虚看。

眩者,目乍黑乍明,ktkt不定也。晕者,头昏目旋转,岑岑欲倒也。高巅而见动象,风性为然,故眩晕者多属诸风。(或兼见恶风、项强等证。脉应浮。宜芎散、东垣羌活汤之类。)又不独一风也,有因于火者,有因于痰者,有因于死血者,有因于虚者。夫火性上炎,冲于巅顶,动摇旋转,不言可知。(或兼见心烦、口燥、面赤耳鸣、嘈杂吞酸等证。脉应数。宜凉膈散、防风通圣散之类。)胸中痰浊随气上升。头目位高而空明,清阳所注。淆浊之气,扰乱其间。欲其不眩不晕,不可得矣。(或兼见吐痰呕饮、胸痞肠鸣等证。脉应滑。宜东垣半夏白术天麻汤、滚痰丸、玉液汤之类。)诸阳上行于头,诸脉上注于目。血死,则脉凝泣。脉凝泣,则上注之力薄矣。薄则上虚而眩晕生焉。其脉左手必涩。涩为滞涩,征死血之不流利也。(或兼见胁痛、喜忘、目黄、便黑等证。宜四物汤、丹皮、红花、桃仁之类。)又为枯涩,征血液之不充足也。

谓之血虚眩晕亦可。(宜四物汤。)脉必征于左者,以左心主血,肝藏血,肾主液,为血之源耳。头以法天,诸阳之首。又云清阳出上窍,而目在其中。清阳者气也,气不足则不能上达,以致头目空虚,而眩晕时时作矣。其脉右手必大而无力,散漫空松之象也,谓之气虚眩晕亦可。脉必征于右者,以右肺主气,脾生气,命门火为气之根耳。(宜补中益气汤、芎、归、菊花之类。)

[卷八\眩晕脉证第六十一] 附方

芎散

治风头眩,眼目昏痛眩晕,倦怠,心忪。

芎前胡白僵蚕(炒)人参(各一两)蔓荆子天麻(酒浸焙)防风(去叉,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后温酒调下。

东垣羌活汤

治风热壅盛,上攻头目昏眩。

羌活防风黄芩(酒洗,各一两)柴胡(七钱)黄连(酒煮一两)黄柏(酒炒)栝蒌(酒洗,各半两)甘草(炙,七钱)白茯苓(五钱)泽泻(三钱)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取清。食后或先卧,通口热服之。日二服。

凉膈散

(见第十九)

防风通圣散

(见第四十九)上散。贾同知、崔宣武、刘庭瑞及河间者共四方。其中药品增减、分量多寡,俱不相同。但河间适中,选用当从之也。

半夏白术天麻汤

(见第二十二)

滚痰丸

(见第十七)

玉液汤

治七情所伤。气郁生涎,随气上逆,头目眩晕,心嘈忪悸,眉棱骨痛。

半夏(肥大者六钱,汤泡七次,切作片)上作一服。水一钟半,生姜十片,煎至八分。去滓,入沉香末少许,不拘时温服。

四物汤

(见第二十一)

补中益气汤

(见第三十九)

[卷八] 头痛脉证第六十二

头痛多弦。浮风紧寒,热洪湿细,缓滑厥痰,气虚弦软,血虚微涩,肾厥弦坚,真痛短涩。

弦为阴脉,敛直而无抑扬之势,乃阳虚不能张大,或致外邪所乘。况头乃六阳所乘,邪束于外,阳郁于中,安得不痛?故头痛者多弦。多弦者,不皆弦也。亦有脉浮而痛者,属风,风性飘荡虚浮也。(兼见恶寒、发热、自汗等证,宜仲景桂枝汤、玄珠茶调散之类。)脉紧而痛者属寒,寒性收敛紧实也。(兼见恶寒、发热、无汗、体痛等证,宜仲景麻黄汤,九味羌活汤之类。)脉洪而痛者属热,热性充盛洪大也。(兼见恶热、面赤、口干等证,其痛刺动不定。宜泻青丸、二仙散、对金散、神芎丸、凉膈散之类。)脉细而痛者属湿,湿性渗衍濡细也。(兼见体痛、头重冒、鼻塞、目黄等证,宜奇效芎术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或瓜蒂散,或红豆散搐鼻。)脉缓滑而痛者属痰。痰乃凝水结液,停蓄不流,故替替然缓滑也。(兼见呕逆、痞闷、肠鸣等证,宜局方玉壶丸、半夏白术天麻汤之类。)脉弦软而痛者属气虚。气虚则弦敛软弱,而无鼓动之力。(兼见恶寒、痛而空晕、四肢多寒喜暖、气虚微、体倦等证,宜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之类。)脉微涩而痛者属血虚。血虚则微弱涩滞,而有干燥之象。

(兼见面白、口干、头两侧痛甚而兼晕、痛加于夜或夜热等证,宜四物汤、逍遥散之类。)脉弦坚而痛者属肾。肾气厥逆,不能接引膀胱。膀胱经气壅遏,上实下虚,巅为之痛,脉亦弦直而坚实也。

即《灵枢》经脉篇所云∶膀胱是动,则病冲头痛。《难经》六十难所云厥头痛者是也。(兼见头重晕、腰痛、少腹里急、上热下寒等证,宜六味丸、八味丸、羌活、川芎之类。)《难经》单言手三阳而不及足三阳,恐未尽善。《素问》五藏生成篇云∶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此正指膀胱厥痛不已,甚则入肾而为真头痛也。其痛连脑尽痛,齿亦痛。盖肾主骨、主髓,髓以脑为海,而齿则骨之余也。其脉短涩者,短则阳脱于上,涩则阴衰于下。若手足厥寒至节者,必死不治。(此等证若欲治之,非猛进乌附之药不可。或灸百会穴,以望生于万一。)虽然,头痛又不止此数种。六腑之清阳固上升,而五脏之精华亦上注。外有六淫之侵,内有经络之逆。使隧道壅遏,清阳混淆,而痛作于头巅者多矣。故五脏六腑皆能病此,但宜细察其脉与兼见之证,以别其脏腑、阴阳、寒热、虚实而施治焉,则万举万当矣。

[卷八\头痛脉证第六十二] 附方

桂枝汤

(见第十九)

玄珠茶调散

(见第二十二)

麻黄汤

(见第十六)

九味羌活汤

(见第十六)

泻青丸

(见第四十九)

二仙散

(即茶调散)大黄黄芩(各二两)牵牛滑石(各四两)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温水下十五丸。每服加十丸,以利为度。日三服。

对金散

治偏正头风。

大黄黄芩(各等分)上二味,为极细末。每服四分,临睡用好酒调下。仍饮酒尽量一醉,散发露顶卧。令人扇头数百扇,盖暖,睡至明日病失矣。不愈,再一服如前法。须大醉扇透,百发百中。

神芎丸

(见第十七)

凉膈散

(见第十九)

奇效芎术汤

治湿头痛,眩晕痛极。

川芎附子(生,去皮、脐)白术(以上各三钱)桂心(去皮)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七片,枣二枚,煎至一钟。食远服。

半夏白术天麻汤

(见第二十二)

瓜蒂散

(见第四十八)

红豆散

麻黄根(炒,半钱)苦丁香(半钱)红豆(十粒)羌活连翘(各三钱)上五味为细末。鼻内搐之。

和剂玉壶丸

治风痰吐逆,头痛目眩,胸膈烦满,饮食不下。及咳嗽痰盛,呕吐涎沫。

天南星(生)半夏(生,各一两)天麻(半两)头白面(三两)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水一大盏,先煎令沸。下药煮五七沸,候药浮即熟。漉出放温,别用生姜汤下。不计时候服。

补中益气汤

(见第三十九)

六君子汤

(见第十六)

四物汤

(见第二十一)

逍遥散

(见第五十一)

六味丸

(见第十六)

八味丸

(见第十六)

[卷八] 心腹痛脉证第六十三

心腹之痛,其类有九。细迟从吉,浮大延久。

心腹之痛,其类甚多。此仅言有九者,亦举其要耳。曰饮、曰食、曰风、曰寒、曰热、曰悸、曰虫、曰忤、曰疰。饮者,痰饮也。痰饮留中,清阳淆浊,故痛。(兼见气喘、痞闷等证,其脉滑,宜二陈汤、丹溪海蛤丸、前胡半夏汤之类。)食者,食物也。食物停积,气碍不行,故痛。或勉食寒凉馁败之物,扰乱中和,亦痛。(兼见胀满、呕嗳食臭、恶食等证,其脉紧滑,宜加味枳术丸、香砂平胃散之类。)风者,风邪也。乘虚内干,邪正相搏,故痛。(兼见自汗、恶风等证,其脉缓,宜香苏散、参苏饮之类。)寒者,寒邪也。乘虚内袭,荣脉凝泣,故痛。(兼见恶寒、呕逆、喜温等证,其脉紧,宜五积散、苏合香丸之类。)热者,火也。火郁不发,熏蒸于中,故痛。(兼见恶热、热中、嘈杂吞酸等证,其脉数,宜统旨清中汤、越鞠丸、左金丸之类。)悸者,心中动悸也。中气空虚,乍有所触,不能持定,故痛。(兼见心慌、心悸、恍惚等证,其脉虚微,痛而欲按,宜黄建中汤、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之类。)虫者,虫积也。饮食不节,寒热不时,以致虫动。虫动则攻冲上下,故痛。

(兼见面黄白斑驳、呕吐清水沃沫,或作或止,或痛处动欲痛等证,其脉大小不匀,宜九痛丸、剪红丸、芜荑散、仲景乌梅丸、万应丸、集效丸之类。)忤者,客忤也。不正之邪,一时干忤,乱其清道,挠其运机,故痛。

(兼见吐逆、头目不清,或妄见妄言,或不知人等证,其脉数动,宜苏合丸、备急丸、紫金锭、九痛丸之类。)疰者,尸疰也。如蛊如蛀,不识何因。或去或来,痛无定所。此得之亡人所传,即传尸气也。

(兼见骨蒸吐血、咳嗽劳损诸证,其脉微弱而数,宜于劳病门选方对证用之。)外有瘀血痛、厥心痛、真心痛三种。瘀血痛者,痛在胃脘。或热饮食,或极呕吐,致伤胃脘,络血迸溢。瘀留于中,气为所碍,或作或止,或食下痛甚,或饮汤水作呃。其脉涩。(宜二陈汤、桃仁、红花、五灵脂、玄胡、香附、韭汁、藕汁、红曲之类。)厥心痛者,因诸脏腑经络有循胃口上膈者、(手太阴肺。)有络肺下膈者、(手阳明大肠。)有下膈属胃络脾者、(足阳明胃。)有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者、(足太阴脾。)有络心下膈抵胃者、(手太阳小肠。)有夹脊者、(足太阳膀胱。)有络心注胸中者、(足少阴肾。)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者、(手厥阴心包络。)有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者、(手少阳三焦。)有下胸中贯膈者、(足少阳胆。)有夹胃上贯膈,布胁肋者、(足厥阴肝。)有循腹里上关元者、(奇经任脉。)有并于脊里者、(奇经督脉。)有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者、(奇经冲脉。)有入里维络诸阴者,(奇经阴维脉。)是诸脏腑经络及任、督、冲、维之脉。气有厥逆,则经有偏盛。而当脉所过如胃口、胸、膈、心包、膻中、脊、胁、脐、腹等处,随经相引而痛。乃诸经之痛,岂心痛哉。(诸经之痛,则随经有兼见之证。如肺经痛,恶寒、气急、胀满、痛引缺盆,宜参苏饮、香苏散、苏合丸之类。大肠痛,上引膈,肠鸣口干,宜四七汤、枳桔二陈汤之类。胃痛,引脾及膺乳、呕吐,宜二陈汤、平胃散、东垣温胃汤、来复丹之类。脾痛,引胃脘、心下,腹胀善噫、善呕、食不下,宜二陈汤、香砂平胃散、理中汤、来复丹之类。小肠痛,引膈胃,肠鸣,宜二陈汤、四七汤、苏合丸之类。膀胱痛,引腰脊,恶寒,宜参苏饮、东垣天台乌药散。肾痛,引胸中腰脊,心如饥、上气、喝喝而喘、善恐,宜半硫丸、乌药顺气散之类。心包痛,引包络胸胁,胸胁支满、心动、心烦、喜笑,宜二陈汤、铁瓮先生交感丹之类。三焦,痛引心包膻中,耳鸣,宜二陈汤、越鞠丸之类。胆痛,引胸膈胁肋、口苦、善太息、振寒,宜二陈汤、温胆汤、小柴胡汤之类。肝痛,引膈胃胁肋,嗌干、呕逆、胸满,宜二陈汤四七汤、来复丹之类。)真心痛者,真脏痛也。

盖心为一身君主,神明所居,邪不易侵,病不易及。必也真脏自虚,神明失守,致心包厥痛之邪,乘虚而入。

《难经》言其痛甚但在心。但在心,则毫不控引他处。必兼见神昏舌短,手足青冷。斯为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之真心痛耳。以上诸痛,若脉见细迟,是气减舒徐,厥邪衰退之象,理应从吉。设或大浮,知邪方盛。况心腹里证而得表脉,更非所宜。虽不至于殒躯,亦难愈也。

[卷八\心腹痛脉证第六十三] 附方

二陈汤

(见第十六)

丹溪海蛤丸

治痰饮心痛。

海蛤(烧为灰,研极细。过数日,火毒散,用之)栝蒌仁(带瓤同研)上以海蛤入栝蒌内,干湿得所为丸。每服五十丸。

前胡半夏汤

治痰盛。

前胡半夏(姜制)茯苓(各二钱)陈皮木香紫苏枳壳甘草(各一钱)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乌梅一个,煎一钟。食远服。

正传加味枳术丸

治痰积、食积、酒积、果积、肉积。在胃脘当心而痛,及痞满恶心、嘈杂嗳气、吞酸、吐呕、脾疼等证。

白术(三两)枳实(麸炒黄色)苍术(米泔浸三宿,焙)猪苓(去黑皮)麦曲(炒微黄)半夏(汤泡透,各一两)泽泻(去毛)赤茯苓(去皮)川芎黄连(陈壁土炒,去土)白螺壳(,各七钱)缩砂仁草豆蔻黄芩(陈壁土同炒)青皮(去白)莱菔子(炒)干生姜(各七钱)陈皮(去白)香附米(童便浸)神曲(炒微黄)栝蒌仁浓朴(姜制炒)槟榔(各三钱)木香甘草(各二钱)吞酸加吴茱萸汤泡。寒月五钱,热月二钱半。久病挟虚,加人参、白扁豆、石莲肉各五钱。时常口吐清水,加炒滑石一两,牡蛎五钱。

上为细末。用青荷叶泡汤浸晚粳米,研粉作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多至百丸,清米饮送下。

香砂平胃散

(见第四十四)

香苏散

(见第四十八)

参苏散

(见第四十七)

五积散

(见第三十七)

苏合香丸

(见第十八)

统旨清中汤

治火痛。

黄连山栀(炒,各二钱)陈皮茯苓(各一钱半)半夏(一钱,姜汤泡七次)草豆蔻仁(捶碎)甘草(炙,各七分)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越鞠丸

(见第四十一)

左金丸

(见第四十九)

黄建中汤

(见第二十一)

补中益气汤

(见第三十九)

六君子汤

(见第十六)

金匮九痛丸

治九种心痛。

附子(炮,二两)生野狼牙(炙香)巴豆(去皮心、炒、研如脂,各半两)人参干姜吴茱萸(各一两)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酒下。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兼治卒中恶腹胀,口不能言。

又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并冷肿上气,落马坠车血疾等证,皆主之。忌口如常法。

神效剪红丸

专取一切虫积,神效无比。凡人百病,皆人饮酒过度,食伤生冷,致使脾胃不和,心膈胀满,呕恶咽酸,常吐清水,面色萎黄,不进饮食,山岚瘴气,水肿蛊胀,咳嗽,痰涎壅滞,酒积食积,气积气块,翻胃噎膈,呕逆恶心,肠风痔漏,脏毒酒痢,累蕴积热,上攻头目,下生疮癣,妇人血气,寒热往来,肌体羸弱,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鬼气鬼胎,产后诸疾,小儿五疳虫积,误吞铜铁、恶食、恶毒等物,并宜服之。每服五更鸡鸣时,用冷茶清吞下。更用马桶盛粪于野地看之,庶见药易辨。或虫或积,或如鱼冻,或作五色等积。若一次未见虫积,更看第二、三次下来,此即是病根。有积消积,有气消气,有虫取虫,有块消块。若病根去,其病自消。若病浅,即一服见效。若源深,更须再一服。能宣导四时蕴积。春宣积滞,不生疮毒。夏宣暑湿,不生热痢。秋宣痰饮,不生瘴疟。冬宣风寒,不生瘟疫。此药温和,不动元阳真气,亦无反恶。小儿半服。孕妇休服。其效如神。

一上末槟榔生研细,取净末一斤。以二两为母。余十四两,上第一次。以一等罗筛过,取齐晒干。

二上末商陆,即樟柳根。白者可用,赤者杀人。金毛狗脊、贯众各四两。以上三味,和一处研极细末。上第二次,以二等罗筛过,取齐晒干。又方不用贯众,则虫出来犹未死也。

三上末三棱醋煮,莪术醋煮各八两,青木香、西木香各四两,雷丸醋煮二两半,南木香二两。以上六味,和一处研极细末。上第三次,以三等罗筛过,取齐晒干。

四上末大黄铡碎,酒浸晒干。研细,取净末一斤,上第四次。以四等罗筛,取齐晒干。

五上末黑牵牛半生半炒,研细取头末,净一斤,上第五次。以五等罗筛过,取齐晒干。又方有枳壳一斤为母,有藿香四两和入诸药。

上作五处,另研极细末,要作五次上末,却用茵陈半斤、大皂角一斤,煎汁滤净。法水为丸,如绿豆大,晒干。后用丁香末一两,或加芦荟末一两亦妙。以前净汁煎一滚,洒入丸药,旋摇令光莹为度。再以阿胶二两,以前汁熬溶,洒入丸药,旋摇光莹,晒干。壮人每服五钱,弱人每服四钱,更以茶清吞下。小儿减半。

芜荑散

治大人小儿蛔咬心痛。经云∶虫贯心则杀人。欲验之,大痛不可忍,或吐青黄绿水涎沫,或吐虫出,发有休止,此是蛔心痛也。宜速疗之。

芜荑雷丸(各半两)干漆(捶碎,炒火烟尽,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温水七分,盏调和服。不拘时。甚者不过三服。小儿每服半钱。

仲景乌梅丸

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当归(四两)黄连(一斤)附子(六两,炮去皮脐)蜀椒(四两去汗)桂枝(六两去皮)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浸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万应丸

取虫积神效。

黑牵牛(取头末)大黄槟榔(各八两)雷丸(醋煮)南木香(各一两)沉香(五钱)上将黑牵牛、大黄、槟榔和一处为末,以大皂角、苦楝皮各四两煎汁,法水为丸,如绿豆大。后以雷丸、木香、沉香和一处研末为衣。每服三、四十丸,五更用砂糖水送下。或作末服亦可。

集效丸

治因脏腑虚弱,或多食甘肥,致蛔虫动作,心腹绞痛。发则种聚,往来上下,痛有休止,腹中烦热,口吐涎沫,是蛔虫,宜服此药。若积年不瘥,服之亦愈。又治下部有虫,生痔痒痛。

木香鹤虱(炒)诃子(面裹煨,去核)槟榔芜荑(炒)附子(煨去皮脐)干姜(各七钱半)大黄(一两半)乌梅(十四个去核)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前用陈皮汤下。妇人淡醋汤送下。

备急丸

(见第三十五)

紫金锭

一名玉枢丹,一名神仙解毒万病丹。治一切药毒,菰子毒,鼠莽毒,恶菌蕈,金石毒,吃疫死牛马肉毒,河豚毒,时行瘟疫,山岚瘴疟,忽喉闭,缠喉风,脾病黄肿,赤眼疮疖,冲冒寒暑,热毒上攻。或自缢溺水,打扑损伤,痈疽发背,未破鱼脐疮肿,汤火所伤,百虫鼠犬蛇伤,癫邪狂走,鬼胎鬼气,并宜服之。凡人居家或出入,不可无此药。真济世卫家之宝。如毒药岭南最多,若游宦岭表,才觉意思不快,便服之即安。二广山谷间有草曰胡蔓草,又名断肠草。若人以急水吞之急死,缓水吞之缓死。又取毒蛇杀之,以草覆之,以水洒之。数日菌生其上。取为末,酒调以毒人。始亦无患,再饮酒,即毒发立死。其俗--人多自配合北人,与人情分相好,多不肯逐北人回。阴以药置食中,北人还,即戒之曰∶子某年来。若从其言,即复以药解之。若过期不往,必死矣。名曰定年药。北人届彼,亦宜志之。若觉中毒,四大不调,即便服之。或于鸡豚鱼羊鹅鸭等肉下药,复食此物,即触发其毒。急服此药一粒。或吐或利,随服便瘥。昔一女子久患劳瘵,为尸虫所噬。磨一粒服之。一时久,吐下小虫千余条。一大者,正为两段。

后只服苏合香丸,半月遂服如常。至牛马六畜中毒,亦以此救之,无不效。

山茨菰(南北处处有之。俗名金灯笼。叶似韭,花似灯笼,色白,上有黑点,结子三棱。二月开花、结子,四月初苗枯。即挖地得之,迟则苗腐烂难寻矣。与有毒老鸦蒜极相类,但蒜无毛,茨菰上有毛包裹,宜辨。去皮洗极净。焙二两)川文蛤(一名五倍子。捶破,洗刮内净焙干,二两)千金子(一名续随子,去壳拣色极白者用纸包裹,换纸研数十次,去尽油,以色白再研纸无油成霜为度,一两)麝香(拣尽血毛皮壳,细研净,三钱)红芽大戟(杭州紫大戟为上,江南土大戟次之。去芦根,洗极净焙干,一两半。北方绵大戟色白者大峻利,反能伤人,弱人服之有吐血者。慎之)上各研为细末和匀,以糯米粥为剂,每料分作四十粒,于端午重阳七夕合。如欲急用,辰日亦可。于木臼中杵数百下,不得令孝妇人、孝子、不具足人、鸡犬之类见之。切宜秘惜,不可广传,轻之无效。如痈疽发背未破之时,用冷水磨涂痛处,并磨服,良久觉痒立消。阴阳二毒,伤寒心闷,狂言乱语,胸膈壅滞,邪毒未发,及瘟疫山岚瘴气,缠喉风,冷水入薄荷一叶,同研下。急中癫邪,喝叫乱走,鬼胎鬼气,并用暖无灰酒下。自缢并落水死、心头暖者,及惊死、鬼迷死未隔宿者,并冷水磨灌下。蛇犬蜈蚣伤,并用冷水磨涂伤处。诸般疟疾,不问新久,临发时,煎桃柳枝汤磨下。小儿急慢惊风,五疳八痢,蜜水、薄荷一叶同磨下。牙关紧急,磨涂一丸,分作三服,量大小与之。牙痛酒磨涂,及含药少许吞下。汤火伤,东流水磨涂伤处。打扑损伤,炒松节无灰酒下。年深日久头疼、太阳疼,用酒入薄荷叶磨,纸花贴太阳穴上。诸般痫疾,口眼斜,眼目掣眨,言语蹇涩,卒中风口噤,牙关紧急,筋脉挛缩,骨节风肿,手足疼痛,行步艰辛,一应风气疼痛,并用酒磨下。

有孕妇人不可服。(一方加山豆根、全蝎、朱砂、雄黄各一两。)

四七汤

(见第十七)

枳桔二陈汤

(见第四十八)

平胃散

(见第四十四)

东垣温胃汤

治服寒药多,致脾胃虚弱,胃脘痛。

白豆蔻(二分)益智砂仁浓朴甘草干姜姜黄(各二分)黄陈皮(各七分)人参泽泻(各三分)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半盏,食前温服。

来复丹

(见第十七)

理中汤

(见第十七)

东垣天台乌药散

治一切沉寒痼冷,心腹搅痛,并积年寒疝。

天台乌药木香茴香(炒)青皮(去白)良姜(炒,各五钱)槟榔(锉,二枚)川楝子(十个)巴豆(十四枚)上十味,先以巴豆打碎,同楝子用麸炒黑色。去巴豆麸,俱不用。外为细末。

每服一钱,温酒调下。痛甚者,炒生姜热酒下。

和剂半硫丸

(见第五十七)

乌药顺气散

治风气攻注四肢,骨节疼痛,遍身顽麻。及瘫痪,步履艰难,脚腰痿软,或心腹疼痛。

麻黄(去根节)陈皮乌药(各二钱)白僵蚕(去丝嘴炒)干姜(炮,五分)川芎枳壳桔梗白芷甘草(炒,各一钱)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铁瓮先生交感丹

(见第五十八)

温胆汤

(见第二十)

小柴胡汤

(见第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