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医学摘粹>太阳寒水

《医学摘粹》太阳寒水·

寒者,太阳水气之所化也。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为膀胱。太阳以寒水主令,足太阳膀胱水也,手太阳小肠火也,水火异气,而以寒水统之。缘水位于下而生于上,离中之阴,水之根也。离阴降而下交坎位而化水,水降于火,是以丙火化气于壬水,火化而为水,则热从寒化,故太阳之气,水火并统,而独以寒水名也。水性本寒,少阳三焦之火,随太阳而下行,水得此火,应当不寒,不知水之不寒者,癸水而非壬水也。盖水以蛰藏为性,火秘于内,水敛于外,是谓平人,木火主里,自内而生长之,故里气常温。金水主表,自外而收藏之,故表气常清。血生于木火,故血温而内发。气化于金水,故气清而外敛。人之经脉,厥阴在里,春风之内生也。次则少阴,夏气之内长也。次则阳明,秋气之外收也。太阳在表,冬气之外藏也。阳脏则外清而内温,阳泄则内寒而外热;外易寒水而为热火,内易温泉而为寒冰。外愈热而内愈寒,生气绝根,是以死也。癸水温而壬水寒则治,癸水寒而壬水热则病。癸水病则必寒,壬水病则多热;以丁火化于癸水,故少阴之脏最易病寒,王水化于丙火,故太阳之腑最易病热,是以病寒者独责癸水,而不责壬水,病热者独责壬水,而不责癸水也。

仲景《伤寒》,以六经立法,从六气也。六气之性情形状,明白昭揭,医必知此,而后知六经之证。

六经之变化虽多,总不外乎六气。此义魏晋而后,绝无解者。先圣之法,一线莫传,凌夷至于今日,不堪问矣。

【治厥阴风木法】桂枝苓胶汤甘草桂枝白芍茯苓当归阿胶生姜大枣上热加黄芩,下寒加干姜附子

【治少阴君火法】黄连丹皮汤黄连白芍生地 丹皮 少阴病,水胜火负,最易生寒。若有下寒,当用椒附。

【治少阳相火法】柴胡芍药汤柴胡黄芩甘草半夏人参生姜大枣白芍【治太阴湿土法】

术甘苓泽汤甘草茯苓白术泽泻【治阳明燥金法】百合五味汤百合石膏麦冬五味

【治太阳寒水法】

苓甘姜附汤甘草茯苓干姜附子太阳病最易化生湿热,以化气于丙火,而受制于湿土也。

若有湿热,当用栀、膏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