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医学纲目>腰痛

《医学纲目》腰痛·

〔垣〕六元正纪论云∶太阳所至为腰痛。又云∶巨阳,即太阳也,虚则头项腰背痛。足太阳膀胱之脉所过,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故为病项如拔,挟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是经气虚则邪客之,痛病生矣。夫邪者,是风热湿燥寒皆能为病,大抵寒湿多而风热少。然有房室劳伤肾虚腰痛者,是阳气虚弱不能运动故也。经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败矣。宜肾气丸、茴香丸之类,以补阳之不足也。膏粱之人,久服汤药,醉以入房,损其真气,则肾气热,肾气热则腰脊痛而不能举,久则髓减骨枯,发为骨痿,宜六味地黄丸、滋肾丸、封髓丹之类,以补阴之不足也。《灵枢》云∶腰痛上寒,取足太阴阳明,上热,取足厥阴,不可俯仰,取足少阳。盖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经所过处,皆能为痛,治之者当审其何经所过分野,循其空穴而刺之,审何寒热而药之。假令足太阳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 中、太阳二经出血,余皆仿此。彼执一方治诸腰痛者,固不通矣。

〔丹〕如久腰痛,必用官桂以开之方止,腹胁痛亦然。

〔《保》〕煨肾丸 治肝肾损,及脾损,谷不化,腰痛不起者,神效。(方见治虚实法。)

〔无〕立安丸 治五种腰痛,补肾,又治香港脚。

破故纸续断木瓜牛膝(酒浸)杜仲(去皮,锉,姜汁炒丝断。各一两) 萆 (二两)

上为细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或酒任下。

〔《本》〕又方 治五种腰痛。狗脊菟丝子(各一两。酒浸三日,焙干别研)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萆 二两,酒浸三日,取酒服药,空心食前。

〔无〕杜仲酒 治风冷伤肾,腰痛不能屈伸,并补肾虚。

杜仲一斤,切,姜汁制,炒断丝,用好酒二升,浸十日,每服三四合,日四五服。一方为末,温酒调一钱,空心服。

〔《验》〕治腰痛。用破故纸炒为末,温酒下三钱。

杜仲牛膝、萆 、破故纸治腰例。

〔《本》〕治肾虚腰痛,不能转侧,麋茸丸。麋茸(一两,鹿茸亦可)菟丝子(取末,一两) 舶上茴香(半两)

上为末,以羊肾二对,用酒浸煮烂,去膜,研如泥,和丸,如桐子大,阴干。如羊肾少,入酒糊佐之。每服三五十丸,温酒或盐汤下。

戊戌年八月,淮南大水,城下浸灌者连月。予忽脏腑不调,腹中如水吼数日,调治得愈。自此腰痛不可屈折,虽洗面亦相妨,服遍药不效,如是凡三月。予后思之,此必水气阴盛,肾经感此而得,乃灸肾三七壮,服此药瘥。

〔《千》〕治腰痛。鹿角去上皮取白者,熬令黄,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特禁生鱼,余不禁。

新者良,陈不佳。角心中黄处亦不中服,大神良。(鹿角去恶血。)

治腰痛,羊肾为末,酒服二方寸匕,日三服。(本草云∶羊肾补肾气,益精髓)

麋茸鹿茸羊肾治腰痛例。

〔丹〕补肾丸 治肾虚腰痛,累效。乌药叶(本草云∶乌药嫩叶,补中益气)侧柏叶上酒蒸晒干为末,粥为丸,如桐子大。

〔《经》〕治肾虚脚无力。生栗子入袋盛悬干,每日平明吃十余颗,次吃猪肾粥,瘥。

〔丹〕腰痛,脉大者肾虚。杜仲龟板黄柏知母枸杞 五味(各等分)

上为末,猪脊髓为丸。

补阴丸 治阴虚性急腰痛者。

龟板黄柏知母侧柏叶上为末,地黄膏为丸。

腰腿湿痛。

龟板(酒炙,五钱)黄柏(酒炒,四钱)青皮(三钱) 生甘草(一钱五分)

上为末,研姜一大片,次入前药末一钱,研细,以苍耳汁荡起,煎令沸,服之。

腰腿疼痛。

败龟板(酒炙,二两)黄柏(酒炒)苍术苍耳(各一两) 扁柏(半两)威灵仙(酒浸,二两)

上为丸,以黑豆汁兼四物汤,加陈皮、生甘草生姜一片煎,吞下。

又方

龟板(一两半)黄柏(炒)白芍(各一两)陈皮威灵仙知母苍术苍耳(各半两)

上为末,蜜丸服。

湿热腰痛,大便泄。

龟板(一两,炙) 楮皮(炒)苍术滑石(各半两) 芍药(酒炒)香附(各四钱)

上为末,粥丸。如内伤,白术山楂汤下。

〔垣〕苍术汤 治湿热腰腿疼痛。苍术(三钱,去湿止痛)柴胡(二钱,行经)防风(一钱)黄柏(一钱,始得之时寒久不愈寒化为热,除湿止痛)

上作一服,水煎,空心服。

上龟板、黄柏知母治腰痛例。

〔无〕牛膝酒 治肾伤,风毒攻刺,腰痛不可忍者。牛膝川芎羌活地骨皮五加皮薏苡仁甘草(各一两) 海桐皮(二两) 生地(十两)

上锉,以绢袋裹,入好酒二斗,浸二七日,夏三五宿,每服一杯,日三四杯,长令酒气不绝为佳。

一法入杜仲一两,炒丝断。

〔垣〕六味地黄丸 治肾虚腰痛。(方见治法。)

〔丹〕妇人患腰痛,此血分有热。白芍(五钱) 生地(四钱)当归尾(三钱)黄柏(一钱半,炒)白术(二钱)黄芩(一钱半)木通(一钱)甘草梢(五分)川芎(一钱)

上分四帖,煎取食前热服。

地黄治腰痛例。

〔《千》〕治腰痛。

杜仲枸杞根(各半斤)

上三味 咀,好酒三斗渍之,纳罐内密封,投于铜器中煮一日,服之无节,取醉为度。

〔丹〕义一侄妇疟疾初安,因冲风又发腰痛白浊,已与参、术、槟榔半夏等补方,又教以牡蛎一钱,木通五分,炒柏三分,粗末,入前方同煎。

痢后腰痛,两脚无力。陈皮半夏白芍(一钱)茯苓苍术当归黄芩(酒,五分)白术(二钱)甘草(炙,一钱)

上作一服,姜三片,食前服。

妇人月经行后腰痛为虚,详气血虚,于补气血药中加杜仲侧柏叶等药。

〔仲〕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八味肾气散主之。(方见治虚实法。)

〔世〕治腰痛。用威灵仙。丹溪云∶威灵仙治痛之要药,为细末,每服二钱,猪腰子一只,批开,掺药在内,湿纸煨熟,五更细嚼,热酒下。《千金方》用威灵仙末一钱,温酒调下,逐日以微利为度。病患稍虚,禁用。

〔《本》〕治腰腿痛,气滞,药棋子。

牵牛不以多少,用新瓦火烧赤,便以牵牛顿在瓦上,自然一半熟一半生,不得拨动,取头末一两,入硫黄一分同研匀,分三服,每用白面一匙,水和捏作棋子,五更初以水一盏煮熟,连汤送下。痛住即止。未住,隔日再作。予尝有此疾,每发只一服痛止。

〔世〕治腰痛不可忍。用牵牛不以多少,研取头末,去滓不用,取大蒜,每一瓣擘开,入巴豆肉一粒在内,用湿纸裹定,煨令蒜熟,去巴豆,将蒜研细,和牵牛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丸,醋汤茶空心食前,量虚实服。

〔《本》〕治五般腰痛。

胡桃肉(五个,去皮,研为膏)五灵脂黑牵牛(炒) 白牵牛(炒。各三钱)狗脊(半两,微炒)萆(三钱,炒)没药(三十文)巴豆(五粒,用湿纸裹煨,取肉去油)

上研为末,将前胡桃膏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风腰疼,豆淋无灰酒下。气腰疼,煨葱白酒下。

血腰疼,当归酒下。打扑腰疼,苏木酒下。

〔子和〕赵进道病腰疼一年不愈,诊其两手脉沉重有力,以通经散下五七行,次以杜仲去粗皮细切炒断丝为末,每服三钱,猪腰子一枚,薄批五七片,先以椒盐淹去腥水,掺药在内,裹以荷叶,以湿纸数重封,文武火烧熟,临卧细嚼,温酒送下。每旦,以无比山药丸一服,数日而愈。(通经散,用陈皮当归甘遂为末,每三钱,临卧温酒调下。)

〔罗〕独活寄生汤 治肾气虚弱.冷卧湿地,腰腿拘急,筋骨挛病,或当风取凉过度,风邪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痛,或腰痛牵引脚重,行步艰难。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人参甘草(以上各一两半)当归芍药 干地黄(各二两) 一方用续断(三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二大盏,生姜五片,同煎至七分,食前服。

〔海〕防风汤 治伤寒后腰痛,或皮肉 痹,腿膝疼痛,行履艰难,不可俯仰。防风(一两)麻黄(去节)桂枝(去皮)杜仲(炙。各七钱半)牛膝五加皮丹参(各半两)芎附子(炮,去皮脐,一两)当归芍药羌活续断(各一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二钱,同煎,食前服。

〔垣〕川芎肉桂汤 丁未年冬,曹通甫自河东来,有役人小翟宿于寒湿之地,腰痛不能转侧,两胁搐急作痛,月余不愈。腰痛论中所说皆为足太阳足少阴血络中有凝血作痛,间有一二症属少阳胆经外络脉病,皆宜去血络之凝乃愈。其《内经》有云∶冬三月禁不得针,只宜服药通其经络,破其血络中败血,以此方主之。羌活(一钱半)柴胡(一钱)独活(五分)肉桂苍术(各一钱)防风防己(各三分)桃仁(五个,去皮,另研如泥) 归梢甘草(炙。各一钱) 炒曲(五分)川芎(一钱)

上 咀,水酒煎,去渣,食远热服。

〔无〕小续命汤 加炒去皮桃仁,治风腰痛最妙。(方见中风。)五积散加桃仁,治寒湿腰痛最效。(方见伤寒发热。)

〔《千》〕杜仲酒 治肾脉逆小于寸口,膀胱虚寒,腰痛,胸中动,通四时用之方。杜仲地黄(各四两) 萆羌活天雄蜀椒 芎 桂心防风秦艽乌头(各三两)五加皮石斛(各五两)细辛(三两) 栝蒌根地骨皮续断(炒)桔梗甘草(各一两)

上十九味 咀,以酒四斗,渍四宿,初服五合,加至七八合,日再。

〔《本》〕治久患腰痛。

甜瓜(一两,出蜀中)附子(炮,五钱)冬瓜冬瓜槟榔没药乌药(各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四钱,温酒调下,临卧时服。服日只午后申时,先可晚食,申时后不可食,专候临卧服。

平日膏粱浓味之人,腰痛皆是湿热阴虚,治见前阴虚。

〔垣〕如身重腰沉沉然,乃经中有湿热也,于羌活胜湿汤中加黄柏一钱,附子五分,苍术二钱。(羌活胜湿汤方见肾条。)独活汤 治因劳役得腰痛如折,沉重如山。羌活(二钱)防风独活肉桂(各三钱)甘草(炙,二钱) 归梢(五钱)桃仁(五十)连翘(五钱)汉防己黄柏(酒。各一两)泽泻大黄(煨。各三钱)

上 咀,每服五钱,如麻头大,酒半盏,水一盏,去渣,热服立愈。羌活汤 治腰膝无力沉重。羌活(三钱)防风(一钱五分)甘草(生熟各五分) 草豆蔻黄柏葛根(各五分)砂仁(一钱)陈皮(六分)知母(二钱五分) 黄 (二钱)苍术升麻独活柴胡(各一钱)

上为粗末,作二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空心热服。

〔仲〕肾着汤 治身重,腰冷如冰,痛重如带千钱。(方见身重。)

〔丹〕脉涩者瘀血,用补阴丸中加桃仁红花。(补阴丸方见脉大条。)

〔世〕橘核散 治腰痛,诸般滞气。山楂子(一两)橘核(五钱) 破故纸(二两)乳香(五钱) 玄胡索没药五加皮红曲(各一两)

上为末,酒调下。

〔云〕如神汤 治男子妇人腰痛。

玄胡索当归桂心杜仲(各等分)

上为末,温酒调下三钱。甚者不过数服。

〔无〕桃仁酒 治肾虚风劳所伤,毒肿掣痛,牵引小腹连腰痛。

桃仁麸皮炒去皮尖,研细,每服一钱匕,热酒调下,有汗即愈。

〔垣〕地龙汤 治腰脊痛,或打扑伤损,从高坠下,恶血在太阳经中,令人腰脊痛,或胫 臂膊中痛,不可忍,鼻壅塞不通。

中桂(四分)桃仁(六个)羌活(二钱)独活甘草黄柏(各一钱)麻黄(五分)地龙(四分)苏木(六分) 归梢(一钱)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热服。

〔无〕橘核酒 治打扑腰痛,恶血瘀蓄,痛不可忍。

橘核炒去皮,研细,每服二钱匕,酒调服。或用猪腰子一个,去筋膜,破开入药,同葱白茴香、盐,湿纸裹煨熟,细嚼,温酒下。

大黄汤 治坠堕闪挫,腰痛不能屈伸。大黄(切如指大)生姜(切。各半两)

上同炒,令焦黄,以水一盏,浸一宿,五更去渣服,天明取下如鸡肝者,即恶物也。

〔丹〕徐质夫年六十,因坠马,腰痛不可转侧,六脉散大,重取则弦小而长,稍坚。予以为恶血虽有,未可驱逐,且以补接为先。遂令煎苏木人参、黄 、川芎当归陈皮甘草,服至半月后渐散大,饮食亦进,遂与前药调下自然铜等药,服一月而安。

治老人因 扑腰痛。苏木(一钱)人参(五分) 归头身(一钱) 黄 (五分)陈皮(一钱)木通(五分)木香(五分)

上研桃仁九枚,下接骨药。

食积腰腿痛。

龟板(酒炙) 柏叶(酒制)香附(五钱) 辣芥子凌霄花(一钱半)

上酒糊丸,煎四物汤加陈皮甘草一分吞下。

痰积腰痛,二陈汤加南星。食积、痰积,如脉有力者宜下之。

〔《山》〕挫气腰痛。香茶内滴入菜油数点,顿服。

〔《素》〕北风生于冬,病在肾, 在腰。(金匮真言论)少阴所谓腰痛者,少阴者肾也,十月万物阳气皆伤,故腰痛也。太阳所谓腰 痛者,正月太阳寅。寅,太阳也,正月阳气出在上而阴气盛,阳未得自次,故肿腰 痛也。(脉解篇)

腰痛皆属肾虚,治法并见前阴阳虚条。

〔垣〕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冲头痛,乃足太阳经不行也,羌活胜湿汤主之。羌活独活(各一钱) 本防风(各一钱)蔓荆子(三分)川芎(二分)甘草(炙,五分)

上件 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去一半,去渣,温服食后。

运气腰痛有五∶

一曰寒。经云∶水郁之发,民病腰 痛,大关节不利,屈伸不便。又云∶太阳所至,为腰痛。又云∶太阳之复,腰 反痛,屈伸不便,治以热剂是也。

二曰湿。经云∶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当其时反腰 痛,动转不便。又曰∶太阳在泉,湿淫所胜,病腰似折,亦治以热剂是也。

三曰寒湿杂合。经云∶太阴司天之政,终之气,寒大举,湿大化,病关节禁固,腰 痛,治以燥热是也。

四曰燥。经云∶阳明司天,燥淫所胜,病腰痛,治以苦温是也。

五曰燥热风寒杂合。经云∶少阴司天之政,水火寒热,持于气交,民病腰痛。初之气,寒乃始,阳气郁,民反周密,关节禁固,腰 痛,治以湿热多寒清少也。

〔丹〕摩腰丹 治老人腰痛,妇人白带。附子尖 乌头尖 南星(各二钱半)朱砂樟脑丁香(各一钱半)干姜(一钱)雄黄(一钱半)麝香(五粒,大者,小则加之)

上为末,蜜丸,如龙眼大。每一丸用生姜汁化开如浓粥,火上烘热,放掌上摩腰中,候药尽贴腰上,即烘绵衣缚定,腰热如火,间二日用一丸。

〔世〕皂角膏 治诸腰脚疼痛。

用好酒二大碗,皂角一斤,去皮弦捣碎,熬至一半,滤去渣,再用前汁入银石器内熬为膏子,随痛处贴之。

〔《圣》〕治风脚腰冷痹疼痛。川乌头三分,去皮脐,生为末,好醋调涂于布帛上贴之,痛即止。

〔《山》〕腰疼。用牛皮胶化开,生姜汁打匀,贴痛处。

〔《素》〕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 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见刺腰痛篇 下同。

王注云∶ 中,委中穴也。)

腰背侠脊而痛,至头KT KT 然,目KT KT 欲僵仆,刺足太阳 中出血。(KT ,音殊,引颈之貌,项背强也。)

刺腰痛引项脊尻背三法。此二法,取足太阳出血也。经云∶邪在肾,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悉取之,此则足太阳少阴俱取血也。又云∶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脊痛,腰似折,此则视太阳盛虚热寒陷下,刺施补泻疾留灸以调之也。

足少阴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刺少阴于内踝上二 ,春无见血,出血太多,不可复也。(王注云∶复溜穴也。)

刺腰痛引脊内廉,此法出足少阴经血也。经曰∶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踝别走太阳,其病虚则腰痛,取之所别也,此补足少阴络也。

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见血。(王注云∶成骨谓膝外近下脚骨上端两起骨相并陷间容指者是,按此谓阳陵泉穴。)

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刺阳明于 前三 ,上下和之出血,秋无见血。(王注云∶三里穴也。)

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刺之在 阳筋之间,上数寸,衡居为二 出血。(王注谓∶ 阳之间衡居二 ,为委阳、殷门二穴者非也。今详委阳正在外廉横故尽处是穴,非上 也,殷门上 一尺是穴,非数寸也。盖 阳筋者,按 内外廉各有一大筋上结于臀,今谓外廉之大筋,故曰阳筋也。上 数寸者,谓上 数寸于外廉大筋之两间,视其血络盛者,横居为二 出血。

刺腰痛不可俯仰四法,上三法皆出血也。经云∶肝足厥阴之脉,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瘕疝,少腹肿,此则视虚实寒热陷下,施补泻疾留灸以调之也。

腰痛引少腹控 ,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两髁胂上,以月生死为 数,发针立已,左取右,右取左。(王注云∶此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也。控,通引也。 ,谓季胁下之空软处也。腰尻交者,谓髁下尻骨两傍四骨空左右八穴,俗呼此骨为八 骨也。此腰痛取腰髁下第四 ,即下 穴也。足太阴厥阴少阳三脉左右交结于中,故曰腰尻交者也。两髁胂,谓两髁骨下坚起肉也。胂上非胂之上巅,正当刺胂肉夹直处,即脾上也。何者?胂之上巅别有中膂肉俞,白环俞,虽并主腰痛,考其形,经症不相应矣。髁骨即腰脊两傍起骨也,狭脊两傍,腰髁之下,各有胂肉陇起,而斜趣于髁骨之后内承其髁,故曰两髁胂也。下承髁胂肉,左右两胂各有四骨空,故曰上 、次 、中 、下 ,上 当髁骨下陷者中,余三 少斜下按之陷中是也。四空悉主腰痛,唯下 文与经同,即太阴厥阴少阳所结者也。胂,舒仁反。髁,若瓦反。

刺腰痛引少腹控 ,不可以仰,取腰尻分间,经文三出,此其一也。缪刺谕云∶腰痛引少腹控 ,不可以仰息,刺腰尻之解,两胂之上是腰 ,以月死生为 数,发针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又骨空论云∶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剌八 与痛上,八 在腰尻分间。此三节经文大同小异,通一法也。

又足厥阴之脉,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 疝,少腹肿,视盛虚热寒陷下调之,此则证同法异。

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刺阳维之脉,脉与太阳合 下间,去地一尺所。(林桂云∶承山穴也。)

飞阳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则悲以恐,刺飞阳之脉,在内踝上五寸,少阴之前,与阴维之会。(筑宾穴也。筑宾穴在内踝上 肉分间是穴。)

同阴之脉令人腰痛,痛如小锤居其中,怫然肿,刺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为三 。(王注云∶阳辅穴也。)

解脉令人腰痛,痛引肩,目KT KT 然,时遗溲,刺解脉,在膝筋肉分间 外廉之横脉出血,血变而止。(王注云膝外两筋之间横文之处 肉高起,则 中之肉分也,当取 外廉有血络横见迢然紫黑而盛满者,乃刺之当见黑血,必候其血色变赤乃止。愚按膝外廉筋肉分间,即委阳穴是也。

散脉令人腰痛而热,热甚生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溲,刺散脉,在膝前骨肉分间,络外廉束脉,为三 。(王注谓地机穴者,非也。既云膝前骨肉分间络外廉束脉,当当三里、阳陵泉二穴上之骨上与膝分间是穴,横刺三 也。)

昌阳之脉令人腰痛,痛引膺,目KT KT 然,甚则反折,舌卷不能言,刺内筋为二 ,在内踝上大筋前太阴后,上踝二寸所。(王注云∶交信穴也,在内踝上二寸。少阴前太阴筋骨间,阴跷之 也。)

刺腰痛目KT KT 有三,此其一也。若痛引肩,遗溲者,刺解脉,在 外廉筋肉分间委阳穴也;若痛引项脊,欲僵仆者,刺足太阳委中出血也。

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状,善恐,刺解脉,在 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王注云∶ 中即委中穴也。)

会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干令人欲饮,饮已欲走,刺直阳之脉上三 ,在跷上 下五寸横居,视其盛者出血。(王注云∶承筋穴也,禁不可刺,可灸三壮。今云剌者,谓剌其血络之盛满者也。)

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刺肉里之脉为二 ,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王注云∶分肉穴也,在足外踝直绝骨之端,如后同身寸之二分筋肉分间,阳维脉气所发也。《甲乙经》作阳辅穴也。)

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刺厥阴之脉,在 踵鱼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其病令人善言,嘿嘿然不慧,刺之三 。(王注云∶蠡阳穴分也。)

腰痛上寒,刺足太阳阳明。上热,刺足厥阴。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阳。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刺 中出血。(《灵枢》云∶ 中血络。)腰痛上寒不可顾,刺足阳明。上热,刺足太阴。

刺腰痛篇∶取足太阳 中间六法。 者,膝后屈处两筋之间,横文 内也。太阴正经二法,刺 中央出血;解脉二法,刺 中横文出血;衡络一法,刺 上数寸出血;会阴一法,刺 中下五寸出血也。

〔罗〕张仲文传神仙灸法 疗腰重痛不可转侧,起坐艰难,及冷痹脚筋挛急,不可屈伸,灸曲瞅两文头,左右脚四处各三壮,每灸一脚,二火齐下,艾炷才烧至肉,初觉疼,便用二人两边齐吹,至火灭。午时着灸,至人定已来,脏腑自动一二行,或转动如雷声,其疾立愈。此法神效,卒不可量也。

〔《玉》〕肾虚腰痛∶肾 (取法以杖量与脐平去脊各一寸半,灸二七壮。) 人中 委中

〔《撮》〕腰强痛∶命门(灸二七壮,十四椎节下间,伏取之。)昆仑(泻之,灸亦泻。)

〔《摘》〕忽然气滞腰疼,不可俯仰∶志室(五分,得气即泻。)行间 腰脊内引痛,不可屈伸,近上痛∶合谷近下痛∶昆仑 复溜 腰脊俱痛不可忍∶风池 合谷 昆仑

〔桑〕又法∶风池 承山 合谷 吕细 三间

〔东〕腰脊如 ∶涌泉(一分。) 阴谷(一寸半。) 京骨(一分。) 行间(五分。)

〔《集》〕腰闪挫气痛∶尺泽(忌灸。)委中 人中 阳陵泉 束骨 昆仑 下

〔罗〕腰痛不可俯仰,转侧难,身寒热,食倍多,身羸面黄黑,足冷不仁,腰重如石∶肾 (灸五壮。)中膂 (灸五壮。) 腰 (灸五壮。)

〔《摘》〕肾虚腰痛久不已∶肩井 肾 (五分,七呼,灸随年壮。)腰痛刺之不定者,刺八 。(见前针灸上条。)大虚腰痛,刺而复发,腰重不能举体,可刺委中动脉出血。

〔洁〕腰痛在身之前,足阳明原穴。身之后,足太阳原穴。身之侧,足少阳原穴。

〔《甲》〕腰痛脊急,胁中满,小腹坚急,志室主之。腰脊痛,恶寒,少腹满坚,癃闭下重,不得小便,胞肓主之。腰痛 寒,俯仰急难,阴痛下重,不得小便,秩边主之。腰脊痛强引背,少腹俯仰难,不得仰息,脚痿重,尻不举,溺赤,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膀胱 主之。腰痛不可以俯仰,中膂内 主之。

腰脊痛,尻脊股臀阴寒大痛,虚则血动,实则并热痛,痔痛,尻 中肿,大便直出,扶承主之。腰痛颈顶痛,历节汗出,而步履蹇复不仁, 中痛,飞阳主之。大肠实则腰背痹寒转筋,头眩痛,虚则鼻衄,巅疾,腰痛,然汗出,令人饮食欲走,承筋主之。腰痛不可举足,跟中踝后痛,脚痿,仆参主之。腰痛不能举足,少坐,若下车踬地,胫中矫矫然,申脉主之。腰痛如小锤居其中,怫然肿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诸节痛,上下无常,寒热,阳辅主之。腰痛控睾少腹及股,卒俯不得仰,刺气街。肠 肘寒,腰痛不得卧,手三里主之。

腰痛大便难,涌泉主之。腰痛不可转侧,章门主之。腰痛少腹痛,阴包主之。腰痛不可以久立俯仰,京门及行间主之。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癃,羸瘦,意恐惧,气不足,肠中悒怏,太冲主之。腰足痛而清泄善呕,睾跳搴,上 主之。腰痛怏怏不可以俯仰,腰以下至足不仁,入脊,腰背寒,次 主之。腰痛大便难,飧泄,腰尻中寒,中 主之。腰痛小腹痛,下 主之。肾腰痛不可俯仰,阴陵泉主之。

〔《摘》〕闪着腰疼∶气海(肥人一寸,瘦人五分,三补三泻,令人觉脐上下痛,停针候二十五息,左手重按其穴,右手进针三息,又停二十五息,根据前进针,令人觉从外肾热气上入小腹,出针神效。)腰痛上寒实,则脊急,长强主之。

〔《素》〕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脉要精微论)

帝曰∶有病厥者,诊上脉沉而紧,左脉浮而迟,不然,病主安在?岐伯曰∶冬诊之,上脉固当沉紧,此应四时,左脉浮而迟,此逆四时,在左当主病在肾,颇关在肺,当腰痛也。(病能篇“不然”二字衍文。)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脉要精微论)黑色粗理,及耳后陷,耳偏一边高者,善病腰痛。经云∶黑色粗理者肾大,肾大则善病腰痛,不可以俯仰。又云∶耳偏高者,肾偏倾,肾偏倾,则苦腰尻痛是也。

肾惫及盛怒伤志,则腰失强,不能转摇而死。经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得强者生,失强者死。又云∶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善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死于季夏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