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医学纲目>口噤,角弓反张

《医学纲目》口噤,角弓反张·

病者,口噤,角弓反张者是也。

〔丹〕 ,大率与痫病相似,比痫为虚,宜带补。多是气虚有火兼痰,宜服人参竹沥之类,不用兼风药。

〔无〕此症多由亡血,筋无所营,故邪得以袭之。所以伤寒汗下过多,与夫病疮人及产后致斯病者,概可见矣。

〔丹〕一男子,二十余岁,患痘疮靥谢后,忽患口噤不开,四肢强直不能屈,时或绕脐腹痛一阵,则冷汗如雨,痛定则汗止,时作时止。其脉极弦紧而急,如真弦状。向知此子极勤苦,意其因劳倦伤血,山居多风寒,乘虚而感,又因痘疮,其血愈虚,当用辛温养血,辛凉散风。遂以当归身、芍药为君,川芎青皮钩藤为臣,白术陈皮甘草为佐,桂枝木香黄连为使,更加红花少许,煎十二帖而安。

〔海〕神术加羌活麻黄汤 治刚 ,解利无汗。(神术方见伤寒太阴。)白术加桂心黄白术汤 治柔 ,解利有汗。(白术方见伤寒太阳。)

太阳阳明加川芎荆芥穗。正阳阳明加羌活、酒大黄。少阳阳明加防风柴胡根。

热而在表者,加黄芩。寒而在表者,加桂枝、黄 、附子。热而在里者,加大黄。寒而在里者,加干姜、良姜、附子

以上数经,寒热当以脉别之。防风当归防风当归川芎地黄(各一两)

上锉,每服一两,水三盏,煎至二盏,温服。

〔仲〕《活人》治 法,并见后表里阴阳条。太阳病发热无汗而反恶寒者,名曰刚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者,名曰柔 。

〔仲〕葛根汤 治太阳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 ,葛根汤主之。(方见伤寒。)

若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 ,宜麻黄独活防风汤。麻黄(去节)桂枝(各一两) 芍药(三两)甘草(半两)独活防风(各一两)

上锉细,每服一两,水二钟,煎至一钟半,温服。

〔仲〕栝蒌桂枝汤 太阳病其症备,身体强KT KT ,然脉反沉迟,此为柔 。(海藏治有汗而为柔 。)

栝蒌根(二两)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芍药(二两)

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粥发之。

〔海〕若发热自汗而不恶寒者,名曰柔 ,宜桂枝川芎防风汤。桂枝芍药生姜(各一两半)甘草防风川芎(各一两)大枣(六枚)

上锉细,每服一两,水三盏,煎至一盏半,去渣温服。

凡刚柔二 ,并可与小续命汤。(方见中风门。但去渣入生姜汁。)小续命汤加减法∶若柔 自汗者,去麻黄。夏间及病有热者,减桂枝一半。冬及初春去黄芩

〔《千》〕续命汤 治卒中半身不遂,手足拘急,不得屈伸,身体冷,或智或痴,或身强直不语,或生或死,狂言不可名状,角弓反张,或欲得食,或不用食,大小便不利,皆疗之。人参桂心当归独活黄芩干姜(炮)甘草(炙,各七钱半)石膏(一两半)杏仁(四十枚)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日二服,取汗。无汗者,加麻黄

〔仲〕刚 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 齿,可与大承气。(方见伤寒。)

〔子和〕吕君玉之妻,年三十余,病风搐目眩,角弓反张,数日不食,诸医皆作惊风、暗风、风痫治之,以天南星雄黄天麻、乌附用之,殊无少效。戴人曰∶诸风掉眩,皆属肝木。曲直摇动,风之用也。阳主动,阴主静。由火盛制金,金衰不能平木,肝木茂而自病。因涌风涎二三升,次以寒剂下十余行。又以排针刺百会穴,出血一杯立愈。

〔海〕若汗后不解,乍静乍躁,目直视,口噤,往来寒热,脉弦者,少阳风 ,宜柴胡防风汤。柴胡(一两)人参(五钱)半夏(制,六钱)黄芩(五钱)生姜甘草(各六钱半)防风(一两) 枣(三个)

上锉,每服一两,水三盏,煮至一盏半,去渣温服。

若发汗过多,发热头面摇,卒口噤,背反张者,太阳兼阳明也,宜去风养血,防风当归散主之。(方见本门大法条。)

阳 ,并见表里条。仲景虽曰 皆身热足寒,然属阳,不厥逆。

〔《百一》〕治中风身直不得屈伸反复者。取槐皮黄白者切之,以酒或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服。

〔《千》〕仓公当归汤治贼风口噤,角弓反张 方。当归防风(各七钱半)独活(一两半)附子(一枚)细辛(半两)麻黄(一两二钱半)

上 咀,以酒五升,水三升,煮取三升,服一升。口不开者,格口纳汤。一服当苏,二服小汗,三服大汗。

〔《活》〕八物白术散 治阴 ,一二日面肿,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不出,恐阴气内伤。白术茯苓五味子(各半两) 桂心(三分)麻黄(半两) 良姜(一分)羌活(半两)附子(三分)

上为末,每服四钱,水一大盏,生姜五片,同煎至五分,去渣,温服无时。

〔海〕若发热,脉沉而细者,附太阴也,必腹痛,宜桂枝加芍药防风防己汤。又宜小续命汤。桂枝(一两半)防风防己(各一两) 芍药(二两)生姜(一两半)大枣(六枚)

上锉,每服一两,水三盏,煎至一盏半,去渣温服。

〔《活》〕附子散 阴 ,手足厥逆,筋脉拘急,汗出不止,头项强直,头摇口噤。

桂心(三钱)附子(一两,炮)白术(一两)川芎(三钱)独活(半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钟,枣一枚,煎至五分,温服。

桂心白术汤 治阴 ,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白术防风甘草桂心川芎附子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二钟,生姜五片,枣二枚,同煎至七分,去渣温服。附子防风散 治阴 ,闭目合面,手足厥逆,筋脉拘急,汗出不止。白芷(一两)防风甘草(各三分) 桂心(半两)附子(三分)干姜(三分)柴胡(一两半)茯苓(三分)五味子(一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二盏,生姜四片,同煎,去渣,温服。

〔海〕发汗太多,因致 。身热足寒,项强恶寒,头热面肿,目赤头摇,口噤,背反张者,太阳 也。若头低视下,手足牵引,肘膝相构,阳明 也。若一目或左右邪视,并一手一足搐搦者,少阳 也。汗之止之,和之下之,各随其经,可使必已。

右太阳 ,属表,无汗宜汗之,有汗宜止之。阳明 ,属里,宜下之。少阳 ,属半表半里,宜和之。

所谓各随其经也。

〔丹〕卢妇人,因怒,手足强直,十指如束,左脉弦虚,右脉弦大而强,稍坚。此风木攻脾土,宜速泻肝气,助肺金,补脾土之阴。黄连(二钱)天南星白术人参黄芩天麻川芎木通陈皮青皮(各半钱)甘草(一分)

作一帖,煎取一盏,入姜汁令辣,再沸,热服。

肺移热于肾,传为柔 。(全文见诊病传变。)

运气 有三∶一曰风。经云∶厥阴在泉,客胜则大关节不利,内为 强拘急,外为不便。又云∶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是也。二曰湿。经云∶诸 项强,皆属于湿。王注∶谓阳内郁,而阴行于外是也。三曰寒包热。经云∶火太过曰赫曦,赫曦之纪,上羽与正征同,其病 。盖司天之寒,束火于中,亦阴阳内郁,阴行于外之意也。

〔世〕治角弓反张。胞衣瓶内水,鹅毛挑入患人口唇,即愈。

〔《肘》〕治中风身体强直,不得屈伸反复。括枳树皮,细切一升,以酒二升,浸一宿,每日温酒服半升,酒尽再作。(枳实枸橘树,去风除湿。)

〔《千》〕治口噤手足不随,而身体强直。伏龙肝五升,以水七升,和搅取汁饮之。

〔仲〕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 病也。(《活人书》云∶外症发热恶寒,与伤寒相似,但其脉沉迟弦细,而项背反张为异耳。)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 。夫风病下之则 ,复发汗必拘急。夫 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脉》〕 家其脉伏坚,直上下行。

〔无〕凡 脉,皆伏沉弦紧。

〔仲〕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 ,为难治。 病有灸疮,难治。(即破伤风之类。) 病若发其汗者,寒湿相搏,其表益虚,即恶寒。 病,发其汗已,其脉 如蛇。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 。

〔《灵》〕风 身反折,先取足太阳及 中及血络出血。中有寒,取三里。(热病篇)

〔《素》〕太阳所谓强上引背者,阳气大上而争,故强上也。(脉解篇)督脉为病,脊强反折。(骨空论)

〔《灵》〕足少阴之筋,循脊内,挟膂上至项。其病主痫 及 ,在外者不能俯,在内者不能仰。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治在燔针。

〔《甲》〕风 身反折,先取太阳及 中及血络出血。 ,中有寒,取三里。 ,取之阴跷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 ,取囟会及百会,又膈俞、上关、光明主之。 ,目不 ,刺脑户。 ,脊强反折,螈 癫疾,头重,五枢主之。 ,互引善惊,天冲主之。 ,反折心痛,形气短,尻 涩,小便黄闭,长强主之。 ,筋痛急互引,肝俞主之。热 ,脾俞及肾俞主之。 口噤,互相引,口干,小便赤黄,或时不禁,承浆主之。 惊互引,脚如结, 如裂,束骨主之, ,反折互引,腹胀掖挛,背中怏怏,引胁痛,内引心中膂内,肺俞主之。又刺阳明,从项而数背椎,侠脊膂而痛,按之应手者,刺之尺泽,三 立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