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养生导引法>(八)宁先生导引行气法

《养生导引法》(八)宁先生导引行气法·

〔原文〕宁先生导引行气之法,以除百病,令年不老者。

常心念一,以还丹田。夫生人者丹,救人者还,全则延年,去则衰朽,所以导引者,令人肢体骨节中诸邪气皆去,正气存处。有能精诚勤习履行,动作言语之间,昼夜行之,则骨节坚强,以愈百病。若卒得中风病,宿固,痹疽不随,耳聋不闻,头眩颠疾,逆上气,腰脊苦痛,皆可按图视像,随疾所在,行气导引,以意排除去之。

行气者,则可补于里,导引者,则可治于四肢,自然之道,但能勤行,与天地相保。

〔解说〕宁先生的导引行气法,可以消除百病,延年益寿,使人长寿而不早衰。

该功法的核心是∶要经常使精神内守,使真元之气归还于丹田。这是因为“丹”(生成人的精气)是生成长养人体的根本,而“丹”的消耗又是使人早衰夭折的源由。要想把人体从早衰中挽救出来,就要通过修练精、神、气,使三者合一。还归于丹田,保全“丹”气则延年益寿,消损“丹”气则早衰夭折。导引术,能使人肢体骨节中的各种邪气都消除,而正气内存。如能精心诚意地勤奋学习,身体力行,动作言语之间,白天夜晚都抽空练习,就可使骨节坚强,百病痊愈。如果卒然患了中风病,病邪宿留,引起痹阻半身不遂,耳聋不能闻声,头眩,癫疾,咳嗽气逆,腰背疼痛,均可按导引图的绘像,根据自己的疾病所在,选择合适的功法,行气导引,并以意念引内气至疾病所在之处排除其疾。

行气的作用是可以补里,导引的作用是可以治疗四肢疾病。如能勤于练习,遵循自然而为之的道理就能与天地相保,健康长寿。

【小结】

云笈七签》说∶“宁先生者,古之神仙。在黄帝之前,常游四海之外,昆丘之下,有兰沙之地……卧沙百余年,蹶然而起,形容复故。”又曰∶“宁先生者,黄帝时人也,为陶正,能积火自烧而随烟上下,衣裳不灼。”可见宁先生是古代的养生家之一,被道家列为仙人而传之。

本篇以简短语言,阐述了道家导引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这就是∶“常心念一,以还丹田”。

常心念一∶《老子》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一,便是指道之根,气之始。人要长生,当修这一个根本。所以《管子·白心》说∶“内固之一,可以长久。念一就是守一,亦称抱一、修一等。一即是人的生成精气,即真阴元阳,又称真气、元气、正气等。念一就是精神专注,修练真元之气,简言之就是精神内守,与元气相抱,以达到使精、气、神三者合一,都得到滋养。这是古代养生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本文将“常心念一”作为纲要,要求练功者,要经常心中想一,专心治一。以还丹田∶道家把生成人的先天之精和长养人的后天之精气,包括空气中的精气和饮食中五谷之精,称之为“丹”或“金丹”,认为丹是生成和长养人的根本。《无上玉皇心印妙经》所以说人“得丹则灵,不得则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天仙正理》指出∶“金丹是真阳元气”,“仙道以精气神三元为正药,以练三合一喻名炼药,是理最精微,其法最秘密。”练功修心养性的目标,就是为了滋养精气神,使三者合一,还归于丹田之处,以延年益寿。所谓“丹田”从根本上理解应是人体藏养生长“内丹的土地”,即真阴元阳出入长养的处所。对于“丹田”部位,古今认识不一,有脐下一寸、一寸二分、二寸、二寸五分等说,有上、中下三丹田之说,但就其本质,不必拘泥于几寸几分,而应以实际的出入场所为准。多数人的真元之气出入于脐下少腹之中,意守丹田时,只要一意专注于脐下少腹即可,待练到气还归丹田,产生了感传现象,如气行、气散感,发热、充实感等后,便会自然而知其位。所以本文最后强调要追求“自然之道”。当练功达到精气神三者合一,使人体内“丹”复生,归还于“丹田”后,便可救人于不衰、不早亡,所以文中说∶“生人者丹,救人者还,全则延年,去则衰朽”。

本篇还指出,行气的作用主要在于补里,导引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调肢体。补里就是调理在体内的脏腑。练功贵在精诚勤习,不拘形式,活动言谈之间,白天晚间,都可抽出一定时间进行练习。初学之人,还可根据绘制的导引图,根据病情,行气导引。遗憾的是,本法的导引图早已佚散,但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来看,古人传授导引之术,非常重视绘制动作图,供学人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