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跗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并治第十九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跗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并治第十九·

师曰∶病跗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 入二寸。此太阳经伤也。

『按』证刺俱未详,必有缺文,不释。

病患,常以手指臂肿动,此人身体 者,藜芦甘草汤主之。

『按』证未详,方亦缺,不释。藜芦甘草汤方(缺)

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鸡屎白散主之。

『注』臂同背,古通用。臂脚直,谓足背强直不能屈伸,是转筋之证也。脉上下行,谓迢迢长直,微弦不和,是转筋之脉也。中寒之人,外寒盛则手足拘急转筋,痛不能忍,甚者入腹,则牵连少腹拘急而痛也。主之鸡屎白散,以治风寒痹气之在筋也。鸡屎白散方鸡屎白上一味为散,取方寸匕,以水六合和,温服。

阴狐疝气者,偏有大小,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

『注』偏有大小,谓睾丸左右有大小也。时时上下,谓睾丸入腹,时出时入也。疝,厥阴之病也,以与狐情状相类,故名之也。主之蜘蛛散,入肝以治少腹拘急而痛也。

『集注』赵良曰∶睾丸上下,有若狐之出入无时也,故曰狐疝。

李 曰∶偏有大小,以睾丸言。时时上下,以睾丸入小腹出囊中言。

尤怡曰∶阴狐疝气者,寒湿袭阴而睾丸受病,或左或右,大小不同;或上或下,出没无时,故名狐疝。蜘蛛散方蜘蛛(熬煎,十四枚)桂枝(半两)

上二味为散,取八分一匕,饮和服,日再服,蜜丸亦可。

『集解』尤怡曰∶蜘蛛有毒,服之能令人利,合桂枝辛温,入阴而逐其寒湿之气也。

问曰∶病腹痛有虫,其脉何以别之?师曰∶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

『按』腹痛有虫,以洪大脉别之,未详,必有缺文,不释。

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

『注』蛔虫,即今之人所名食虫也。蛔虫之为病,发作有时,发则令人吐涎,心痛欲死,即服攻下毒药,非积之痛,乃虫之痛,故不能止也。主之甘草粉蜜汤者,以虫得甘蜜而上,得铅粉而杀,从治之法也。

『集注』徐彬曰∶发作有时,谓不恒痛也,则与虚寒之绵绵而痛者异矣。毒药不止,则必治气治血,攻寒逐积之药,俱不应矣,故以甘草粉蜜主之,白粉杀虫,甘草与蜜既以和胃,又以诱蛔也。

李 曰∶《灵枢》云∶蛔动则胃缓,胃缓则廉泉开,故涎下,令人吐涎也。蛔上入膈,心在膈上,故心痛,须臾下膈,则痛止,故发作有时也。廉泉任脉穴名,在颔下骨尖中。甘草粉蜜汤方甘草(二两) 粉(一两) 蜜(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内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瘥即止。

『集解』李 曰∶蛔得甘则动,其性喜故也。胡粉有毒能杀虫,置粉于甘草蜜汤中,诱蛔食之也。

蛔厥者,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按』此为脏寒之“此”字,当是“非”字,若是“此”字,即是脏厥,与辨蛔厥之义不属。

『注』蛔厥者,谓蛔痛手足厥冷也。若脏寒痛厥,则不吐蛔,此蛔厥、脏寒之所由分也。静而时烦,乃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又吐又烦,是蛔闻食臭出故也。主之乌梅丸者,以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方中大酸,大辛、大苦,信为治虫之要剂也。乌梅丸方乌梅(三百个)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一斤)当归(四两)附子(炮,六两) 川椒(去汗,四两)桂枝(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食。

『集解』李 曰∶乌梅味酸,黄连黄柏味苦,桂枝、蜀椒、干姜细辛味辛,以蛔得酸则止,得苦则安,得甘则动于上,得辛则伏于下也。然胃气虚寒,人参附子以温补之,吐亡津液,当归以辛润之,则蛔厥可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