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丹溪治法心要>下血(第六十三)

《丹溪治法心要》下血(第六十三)·

有热、有虚。

治血不可纯用寒凉药。当寒因热用,必于寒凉药中用辛味升温之药,如酒浸炒凉药,酒煮黄连丸之类。有热,四物汤加炒山栀、升麻秦艽、胶珠。大肠湿热下血,久属虚,当温散四物汤加炮干姜升麻

又方∶用白芷五倍子末,饭丸。

又方∶干柿烧灰存性,米饮下二三钱。

积热便血∶苍术(一两半)陈皮(一两半)黄连黄柏条芩(以上各七钱半)连翘(五钱)

上末之,以生地黄膏六两搜丸。

又方∶苍术地黄上同擂碎为细末,以饭为丸,忌铁器。

治便血过多,四物汤加皮。

又方∶茄蒂烧灰存性,山栀炒研末,饭丸,每服百丸,米汤清早下。

便血人,久远伤血致虚,并麻风面生癣疮∶龟板升麻香附(以上各五钱)白芍药(一两半) 侧柏(一两) 椿根皮(七钱半) 上末之,以粥为丸,用四物汤加白术黄连甘草陈皮等煎汤下之。

脉缓大,口渴便血,月经紫色,劳伤而挟湿者∶白术(五钱)地黄(三钱)黄柏(炒三钱)白芍香附地榆(以上各二钱)黄芩(一钱) 上末之,炊饼丸。

治大便下血效甚,《宣明方》地榆散。阳虚阴乏之人,久年便血,不时面带黄柏皮色者,理中汤加附子百草霜为丸服。戴云∶咳血者,嗽出痰内有血者是也;呕血者,呕全血也;咯血者,每咯出皆是血疙瘩也;衄血者,鼻中出血也;溺血者,小便出血也;下血者,大便出血也。虽有名色之分,俱是热证,但有虚实、新旧不同,或妄言寒者,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