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疡医》卷五方。吴茱萸、白蒺藜各一两,芜荑仁、轻粉各半两,赤小豆四十九粒,石硫黄少许。为细末,每次半钱匕,油调于手心,摩热后遍揩周身有疥处。治疥疮。
奇,异常。奇病通常指较疑难而少见的病证。参见奇病论篇条。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草血竭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虎骨胶之简称,详该条。
见舒氏伤寒集注条。
指进针时,针体和穴位皮肤约呈垂直刺入的刺法。主要用于肌肉丰厚处的穴位。《灵枢·九针十二原》:“正指直刺。”
病名。出《外科备览》,生于左额之疽为风疽、右额之疽为气疽,故名。证治见额疽条。
病证名。出清·余梦塘《保赤存真》卷四。系脾胃虚寒,蛔虫上扰的证候。症见右上腹部阵发绞痛,痛时患儿哭叫,屈体弯腰,出冷汗,面色苍白,常伴呕吐,可吐出蛔虫和胆汁。阵痛之间仍留微痛。剑突下稍右疼痛拒按,脉弦
见足三里条。
即《灵枢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