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素问·痿论》。亦称痿躄。指四肢痿软无力。尤以下肢痿废,甚至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证治准绳·杂病》:“痿者手足痿软而无力,百节缓纵而不收也。”《儒门事亲》卷一:“躄者,足不能伸而行也。”其发病
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指经水未行之前一二日,出现腹痛吐血。乃肝气不顺上逆所致,因血随气为行止,气安则血安,气动则血动。治宜顺气平肝兼行纳气之法。用顺经汤(当归、熟地、白芍、丹皮、茯苓、沙参、黑芥穗
推拿方法。出《石室秘录》。为活动关节之法。根据各关节的活动特点不同,有扭转、抖摇、屈伸等法,以帮助有病的关节和肌肉萎缩的肢体恢复其正常功能。适用于头颈,腰背及四肢各关节。《石室秘录·动治法》:“因其不
病证名。又名肥积。《证治准绳·杂病》:“不论(眼之)何部分生漏,但日间胀痛流水,其色黄赤,遇夜则稍可,非若他漏长流也,治当补正气,清金火。”宜益气清热,用人参漏芦散加减。
婴儿初生的称谓。《婴童百问》:“小儿一周之内,皮毛肌肉,筋骨髓脑,五脏六腑,营卫气血,皆未坚固,譬如草木萌芽之状,未经寒暑,娇嫩柔弱,今婴孩称为芽儿故也。”《育婴家秘》谓其“如草木之芽,受气初生,其气
见《青岛中草药手册》。即乌贼鱼腹中墨,详该条。
【介绍】:清初藏族医家。青海人。生平欠详。
病名。《素问·玉机真脏论》:“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又名瘕疝、蛊。因风邪化热传于下焦,与湿相合而致,其症小腹部热痛,溺窍流出白色粘液,宜用五苓散之类。因风寒与腹内气血相结而致。症为腹皮隆起,推之可移
书名。清·金有恒(子久)撰。约成书于1895年。治案分门别类予以编辑,其中以温病医案居多,记述分析较详。对重症、险症多连续记载其病情变化及治法,交待比较清楚。
见清·汪嘉谟《胎产辑萃》。即打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