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食痫

食痫

病名。指痫因小儿伤乳伤食而发者。《诸病源候论·痫候》:“食痫者,因乳哺不节所成。”症见发热,或不发热,或吐后发热,嗳吐馊气即发搐大便酸臭等。治宜下之。用四味紫丸等。《奇效良方》卷六十四:“食痫为病,伤肉食,手足搐动,角弓反张,或拳挛,或张狂大声,如羊如犬大叫,吐出饮食方定。其饮食尽被痰涎包裹在其中。”参见五痫条。

猜你喜欢

  • 谷症伤饱

    即小儿丁奚疳,久不瘥转变而成。参丁奚疳条。

  • 醒脾

    指用芳香健脾药健运脾气以治疗脾为湿困,运化无力的病证。

  • 白刃疔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二。又名肺疔。初生白皰,顶硬根突,破流血水,痒痛兼作,多生鼻孔、两手,易腐易陷,重则腮损咽焦,咳吐痰涎,鼻焮气急,此属肺经毒火而成。治同疔疮;生于鼻者,治同鼻疔。参见疔条。

  • 初潮

    亦名天癸水至、首经、天癸水等。指女子的第一次来月经。

  • 胎疸

    病证名。指新生儿出现的黄疸。又名胎黄。《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六:“小儿在胎,其母气有热,熏蒸于胎至生下小儿,体皆黄,谓之胎疸也。”《幼科铁镜》:“胎黄,由妊母感受湿热,传于胞胎,故儿新生,面目通身皆黄如

  • 病名。《国语·晋语四》:“聋聩不可使听。”韦昭注:“耳不别五声之和曰聋,生而聋曰聩。”相当于先天性耳聋。

  • 十万卷楼所刻医书八种

    中医丛书。清·陆心源(刚甫)辑刻。收有寇宗奭《本草衍义》、许叔微《注解伤寒发微论》、《注解伤寒百证歌》、王好古《阴证略例》、史堪《史载之方》、朱端章《卫生家宝产科秘要》、程迥《医经正本书》、宋徽宗勅撰

  • 曹溪

    经穴别名。出《普济本事方》。即风府。见该条。

  • 坤中之要

    妇产科著作。又名《秘传内府经验女科》。不分卷。清·伊精阿(满族人)撰。刊于1800年本书介绍女科113种病证,简要记述其症候,列述治疗方剂76首。并附产后生化论,治症活法及产后调护法等专论。

  • 心下痞满

    证名。见《脾胃论》卷下。指胸脘部痞塞胀满。多因气滞郁结所致。《古今医鉴·痞满》:“因忧郁气结于中脘,腹中微痛,心下痞满,不思饮食。”治用木香化滞汤、散滞气汤等。若心下痞满,壅滞不散,喘促不安,可用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