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①(shí),通蚀。侵蚀、消耗、损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②(sì),同饲。供给、依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精食气”,“形食味”。③饮食。《素问·病能论》:“食入于阴,长气于阳。”

猜你喜欢

  • 四肢懈惰

    证名。见《医钞类编·肢体门》。即四支解堕。详该条。

  • 中风论

    书名。①清·熊芴撰于1821年。1卷。本书将中风病的病理、诊法及治疗等有关问题分为18论进行讨论,并附医案数则。现有《三三医书》本。②吴锡璜撰。1册。阐述了吴氏对中风病病因和症候的认识,并介绍了各种病

  • 乳香寻痛丸

    《奇效良方》卷二方。乳香、川乌、没药、五灵脂、白胶香、地龙、干姜、半夏、五加皮、赤小豆各等分。为细末,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黑豆淋酒送下。治中风瘫痪不遂,手足亸曳,口眼斜,或旋运僵仆,

  • 蟀谷

    见率骨条。

  • 黄杜鹃

    见《本草蒙筌》。为闹羊花之别名,详该条。

  • 鹭鸶藤

    出《覆岩本草》。为忍冬藤之别名,详该条。

  • 悗(mán 蛮)

    烦闷、惑乱。《灵枢·五乱》:“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悗。”《脾胃论》:“心乱而烦,病名曰悗。悗者,心惑而烦闷不安也。”

  • 休息痢

    病名。指痢疾时止时发,久久不愈者。见《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症因脉治》卷四有外感休息痢,内伤休息痢之别。多因治疗失宜,或气血虚弱,脾。肾不足,以致正虚邪恋,湿热积滞伏于肠胃而成。发作时,治宜清热化

  • 阳痉

    病名。一作阳痓。①指刚痓,即刚痉。《丹溪心法·痓》:“阳痓曰刚,无汗。”参见刚痉条。②指痉病无四肢厥冷者。《证治准绳·杂病》:“痉既以有汗无汗辨刚柔,又以厥逆不厥逆辨阴阳。仲景虽曰痉皆身热足寒,然阳痉

  • 时病分证表

    书名。3卷。彭光卿辑。初刊于1941年。本书按雷丰《时病论》原意,分述时病的病证、治疗诸法及成方。编述以表格为主,治疗诸法用歌括加按语的形式予以阐析,条理比较清楚。1955年上海中医书局重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