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卫生宝鉴》卷十三。即黄连消毒散,见该条。
①出《本草图经》。为莲子心之别名。②出《名医别录》。为野菊之别名。各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禹余粮条。即经闭。详该条。
【介绍】:见吴仪洛条。
病证名。出《医学纲目》。又名血痢、赤痢。为热毒内迫于血,肠络损伤,血从下泄所致。治宜凉血止痢。用茜根汤。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状如水泡,四周红赤,中间一点黑,坚硬如石,痛不可忍,破后流血水。用土牛膝捣烂入盐少许和匀外敷或用洪宝膏蜜调敷之。此证乃皮肤热毒,只用外治常可愈。
见《广西药用植物图志》。为土荆芥之别名,详该条。
见《滇南本草》。为莙送菜之别名,详该条。
即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其循行方向均由足部经下肢及腹部而抵达胸部。《灵枢·逆顺肥瘦》:“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宝花散,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