顼(tíng 廷)
即头顶部。
即头顶部。
见《证治准绳·幼科》初生儿头面肢体皮肤发赤,多因胎中感受热毒所致。治宜清热和血用清热解毒汤。如小儿出生之初,由于皮肤娇嫩,骤与外界接触,出现鲜红色斑者,数天后可自行消退,不必药治。
治则之一。指治疗立法,切忌助长正当亢盛的病邪。出《素问·五常政大论》。对于邪气亢盛的实证,不宜用补益药,以免加重病情。
【介绍】:见梁学孟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山茱萸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咳逆》。又称火呃。因胃火上逆,或痰火郁遏所致。《证治汇补·呃逆》:“火呃,呃声大响,乍发乍止,燥渴便难,脉数有力。”治宜和胃降火。可用安胃饮、小柴胡汤等方。热结便秘者,可用凉膈散
【介绍】:隋代外科医家。撰有《疗痈疽诸疮方》二卷。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红管药之别名,详该条。
指婴儿生后不哭。出《大生要旨》。详闷气生条。
见《千金翼方》卷二十三。即五香连翘汤第二方,见五香连翘汤条。
见清·赵楷《百草镜》。为土贝母之简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