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升发脾阳,以治脾虚气陷,胃失降纳之法。脾升则健,胃降则和。临床用于劳倦伤脾,胃阳不振,表现为体重肢困、怠惰嗜卧、恶风厥冷、口苦舌燥、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等症,用升阳益胃汤等。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位于上腭腭缝际前端,当齿龈上缘中点处。主治黄疸等。斜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病理名。见《证治准绳·幼科》。指小儿乳食停滞,或为暑湿所侵,化热灼液成痰,因循日久,结为顽块者,称为痰母。是齁的病因。详齁条。
病证名。内伤短气之一。多由本元素弱,劳伤中气或大病后元气耗伤所致。《症因脉治》卷二:“气虚短气之症,气怯神离,言语轻微,气不接续。”脉象微弱或见浮大者,为阳微或真阳外越;脉细数、芤涩,为阴血不足。治宜
见《本草从新》。为脐带之处方名,详该条。
中医眼科外治方法。将药物精制成药液,滴入眼中,每日三至四次不等。
见《红河中草药》。为大黄药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小儿鼻常流涕不收。《圣济总录》卷一百八十:“风冷伤于肺经,或冷中囟户,皆因小儿涕液不收。盖肺气通于鼻,脑液下通于鼻故也。”治宜解表散寒。用菊花散(《证治准绳》:甘菊花、防风、前胡、细辛、桂心、
验方著作。4卷。清·何英辑。刊于1775年。本书辑录方书中备用成方与单验方。分为中风、风痫、感冒伤风、伤寒等39类临床各科病症。何氏所收集单方验方,其中有一部分属于民间效方。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①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作腰注,即腰俞。见该条。②正骨器械。出《医宗金鉴》卷八十七。用杉木四根,制如扁担形,宽一寸,厚五分,长短以患处为度,各以侧面钻孔,穿绳联贯即成。在患处先以醋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