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陈邦贤

陈邦贤

【生卒】:1889~1976

【介绍】:

现代医史学家。字冶愚,自号红杏老人。江苏镇江人。早年跟随丁福保学医,后专攻中国医学史。于1919年写成我国第一部医史著作《中国医学史》。该书被收入商务印书馆之《中国文化史丛书》,并于解放后重版。陈氏治学勤勉,其医史著作于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并被译成日文出版。曾任江苏医学院教授、国立编译馆编审。解放后,任中医研究院医史研究室副主任,并任政协全国委员会第四届委员。

猜你喜欢

  • 阳躁

    躁证之一。指因热盛而躁急、躁动者。《赤水玄珠·烦躁门》:“阳躁者,烦渴欲饮,愤激躁怒,二便不利。经云: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者是也。”参见躁条。

  • 癖黄

    黄病二十八候之一。《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气水饮停滞结聚成癖,因热气相搏,则郁蒸不散,故胁下满痛,而身发黄,名为癖黄。”《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治癖黄用半夏散方。参见黄疸有关条。

  • 胸骨

    骨名。胸骨和肋骨的统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胸骨即骬骨,乃胸胁众骨之统名也。一名膺骨,一名臆骨,俗名胸膛。”

  • 香连平胃散

    《张氏医通》卷十六方。苍术(米泔浸去皮,麻油拌炒黄)四两,厚朴(去皮,姜汁炒)、陈皮(泡去浮白)、炙甘草各三两,黄连(姜汁炒)二两,木香一两。为粗末,每服四至五钱,加生姜三片,水煎服。治食积发热,腹痛

  • 消痈散毒汤

    《丹台玉案》卷六方。青皮、浙贝母、天花粉各二钱,蒲公英一握,连翘、鹿角、当归各一钱半。水、酒各一盅,煎服。治乳痈,恶寒发热,焮肿疼痛。

  • 翻肛

    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即肛肿。详该条。

  • 鹳口疽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又名锐疽、尾闾发。此证生于尻尾骨(即尾骨)尖处,由三阴亏损,督脉经浊气湿痰流结而成。初起形似鱼肫(chún音纯,即鱼胞),色赤坚痛,溃破后口若鹳咀,朝寒暮热,夜重日轻。溃出稀

  • 下消

    病证名。①见《丹溪心法·消渴》。又称肾消、消肾。《医学纲目》卷二十一:“下消者,经谓之肾消。肾消者,饮一溲二,其溲如膏油。”本症多因肾衰不摄所致。主要症候为小便特多,或如膏油,或甜,口渴多饮,面黑耳焦

  • 银条参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北沙参之别名,详该条。

  • 水肿

    病名。古代称水、水气,水病、水胀。出《素问·水热穴论》。指体内水湿停留,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肿的疾患。《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