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明三急下

猜你喜欢

  • 顿咳

    病名。见《医学正传》。即百日咳。《本草纲目拾遗·鸬鹚》:“顿咳从少腹下,逆上而咳逆,嗽数十声,少住又作,甚或呛甚作呕,牵掣两胁,涕泪皆出,连月不愈……。”并载有鸬鹚涎方(鸬鹚涎、白糖)治疗。详百日咳条

  • 刺法

    出《灵枢·官针》。即针法。见该条。

  • 三敛子

    见《广东新语》。为阳桃之别名,详该条。

  • 寒积痢

    病名。痢疾之属虚寒而兼有积滞者。《保命集·泻论》:“治寒积痢,男子、小儿、妇人皆不同。赤白或清痢如水,不后重者,寒也。经云:‘澄沏清冷,皆属于寒。’此为虚寒中有积也。宜附子、巴豆之类下之,见利则愈,空

  • 臭根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大青根之别名,详该条。

  • 尾闾痈

    病名。即生于尾骨处的外痈。《外科启玄》卷五:“此痈发于尾闾穴,是督脉之经,最疼难忍,难得脓,宜大托里加乳香、没药排脓止痛,外用敷贴,戒气怒房事,不然则漏而难痊。”

  • 木郁达之

    治则之一。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王冰注:“木郁达之,谓吐令条达也。”《内外伤辨惑论》认为是肺金抑遏肝木。木郁,指肝气郁结;达,疏泄畅达。肝气郁结症见两胁胀痛或窜痛,胸闷不舒,或恶心、吐酸,食欲不振

  • 内有久寒

    即沉寒痼冷。见痼冷条。

  • 臑髎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臑会。见该条。

  • 发黄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七。多因火盛血燥或久病气血亏损,导致毛发色黄不泽。治宜滋肾凉血。内服草还丹。外用菊花散煎水洗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