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翁仲仁条。
病证名。燥痰证之一。《症因脉治·内伤痰症》:“燥痰之症,咳嗽喘逆,痰火上升,时咳时止,痰不能出,连嗽不已,面赤气升,此内伤燥痰之症也。”多因肺肾阴亏,或膏粱厚味,肠胃积热,火灼津液而致。治宜养阴润肺为
病名。见《外科启玄》卷九。病因与发病部位同针眼,但病情较重。整个胞睑漫肿赤痛,硬结拒按,常伴有寒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外科正宗》:“眼丹,脾经有风,胃经多热,共结为肿,风多者则浮肿易消,热甚者则坚肿难散
即下颌骨的齿槽突。载附下颌齿。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即橡实壳,详该条。
病名。指痰浊壅盛所致的哮吼。见《证治汇补·哮病》。该书论:“哮虽肺病,而肺金以脾土为母,故肺中之浊痰亦以脾中之湿热为母,俾脾气溷浊,则上输浊液尽变稠痰,肺家安能清净?所以清脾之法尤要于清肺也。”《临证
病名。系有头疽生于上背部天柱骨(第七颈椎)之下者。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又名脾肚发、脾肚痈。证治见有头疽。
见《证治准绳》。即白及,详该条。
外科著作。原书1卷,22篇。宋代作品,原撰人佚名,东轩居士增注,约撰于12世纪初。现存本为清代编写《四库全书》时的辑佚本,析为2卷,但已不全。卷上为痈疽论治,“五发”(癌、瘭、疽、痼、痈)图说,试疮溃
出《陶隐居登真隐诀》。即牡荆沥,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