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订痘疹金镜录
参见许氏幼科七种条。
参见许氏幼科七种条。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椒疡。多因眼部不洁,受风热毒邪侵袭,加之脾胃素有湿热,致眼睑脉络壅滞,气血失和而发。症见眼睑内面发生红色细小颗粒,状如花椒。自觉眼部沙涩痒痛,羞明流泪等。相当于今之沙眼
运气术语。年支与岁气同气相承,故名。《素问·天元纪大论》:“承岁为岁直。”张景岳注:“丁卯之岁,木承木也;戊午之岁,火承火也,……此以年支与岁,同气相承,故曰岁直,即岁会也。然不分阳年阴年,但取四正之
全舌黑而无苔、无点刺。若中心淡黑湿润而滑者,为里虚已极,宜辛温回阳救逆。若干燥少津,色光亮者,是绛舌之变,为阴虚肾水枯竭,宜甘寒滋阴。若有点有罅,干燥无津,粗涩,则属热极之候,宜大剂清热泻火生津治之,
即走罐法。详该条。
《素问》篇名。灵兰,指灵台兰室,是黄帝藏书之所;秘典,即秘藏之典籍。本篇主要讨论十二脏腑的各种功能和脏器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心神在整体中的主导作用,说明人体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所以又名“十二藏相使论”。
原是北齐徐之才按功用归类药物之方法,宋《圣济经》于每种之后添一剂字,变为方剂功用分类法。《伤寒方药明理论·序》曰:“制方之体,宣、通、补、泻、轻、重、涩、滑、燥、湿十剂是也。”至此始有十剂之名。
病证名。指患内障眼病而目珠低陷者。
即正治。详该条。
书名。3卷。清·吕震名撰于1850年。作者指出,有人“以为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殊不知伤寒不必尽属寒因,若风、若湿、若温、若热,皆统辖于伤寒二字内”(见自序)。本书首辨风、寒、湿、温、热之源流及六
书名。又名《妇科胎产经验良方》。4卷。清·汪家谟辑。刊于1746年。卷1~2为胎前;卷3~4为产后。全书选录古代文献中对胎产诸病的论述及治法、医案等,间附以作者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