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病之一。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指风寒暑湿流注足厥阴肝经而成的脚气。证见腰胁偏疼,从足大趾连及足跗上廉、上腘至内廉,循股环阴器,抵小腹,夹脐诸处胀痛,两脚挛急,咽干,呕逆,洞泄。若自汗者为风胜
胀病之一。见《医宗必读·水肿胀满》。有气虚血虚之分。《张氏医通·腹满》:“有气虚不能裹血,血散作胀,必其人大便不坚,或时结时溏,溏则稍减,结则渐加,小便清利,甚则浑白如泔,其脉缓大而滞,气口益甚。不可
经外奇穴名。出《幼幼新书》。位于足底,当涌泉穴后1寸处。主治崩漏,头痛,眩晕,足底痛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角蒿之别名,详该条。
仲景论十二种脉象。即纵、横、逆、顺、反、覆、高、章、纲、、卑、损。《诊家正眼》:“《内经》十二,仲景十二,凡得二十四脉,未尝非辨证之旨诀,而世皆置若罔闻,则有于司命之职矣。”
七方之一。药味合于双数或由两味药组成的方。《儒门事亲》卷一:“偶方之说有三,有两味相配之偶方,有古之复方之偶方,盖方之相合者也。病在下而远者,宜偶方也;有数合阴阳之偶方,谓二、四、六、八、十也,皆阴之
推拿穴位名。出《小儿按摩经》。又名天河水。①位于前臂屈侧正中线。《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天河穴,在膀膊中,从坎宫小天心处,一直到手弯曲池。清者,以我手三指,或二指,自大横纹推到曲池,以取凉退热,
病名。《医贯》卷三:“荜薢散,治杨梅喉癣。”系指杨梅疮毒上冲,结于咽喉致喉间溃烂作痛,口出臭秽之气,久不愈者。《咽喉经验秘传》:“杨梅结毒癣由生,片白喉中秽气闻,白色变黄才可喜……。”治宜清血解毒。方
书名,12卷。日本·丹波元坚撰。约成书于十九世纪中期。本书论述用药的方法和原则,方剂的配伍与组成,汗、吐、下、清、温、补等治疗要旨,各种剂型,药物分量,外治法以及药物的服用,贮藏等多方面内容。全书百余
出《素问·气穴论》。即俞府、彧中、神藏、灵墟、神封、步廊,左右共十二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