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又名大衄。指耳、目、口、鼻、前阴、后阴九窍同时出血。《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凡荣卫大虚,府藏伤损,血脉空竭,因而恚怒失节,惊忿过度,暴气逆溢,致令腠理开张,血脉流散也,故九窍出血。”亦可因
排脓托毒之简称。详内托条。
①指每一季节的主要气候。②古时按季节制定的关于农事、医事等的政令。
见《山东中草药手册》。为蓖麻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平圣惠方》卷四十六。即久咳。详该条。
【介绍】:参见吴正伦条。
三十六黄之一。以黄疸而见言语错乱,故名。①《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鬼黄者,面色或青或黑,遍身皆黄,狂语多惊,皮肤枯,舌根謇涩,心中恍惚,常见鬼神,或自强言,诈作惺惺,若鼻中灰色,舌黑,毁裂衣裳者,难
见《本草正义》。为胖大海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六轴子之别名,详该条。
骨名。即趾骨。左右共28块,较之指骨粗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