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逆经目赤

猜你喜欢

  • 宗气泄

    即宗气外泄。其表现为气喘,虚里部位(心尖搏动处)跳动太过,动而应衣、多伴有痰瘀或心阳不足见证。常见于心功能不全的疾病。《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左乳下,……其动应衣,宗气

  • ①指音调。如宫、商、角、征、羽五音。②指闻诊方法之一,即听声音。包括病人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啼哭等方面的声音,以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见《四诊抉微》)。

  • 辨证论治

    又称辨证施治。是理、法、方、药运用于临床的过程,为中医学术的基本特点。即通过四诊八纲、脏腑、病因、病机等中医基础理论对患者表现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辨别为何种证候,称辨证;在辨证基础上,拟定出治疗

  • 沈氏中暑汤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二方。黄连六分(用吴茱萸五粒,泡水一至二匙拌),知母一钱(用干姜一分,泡水一至二匙拌),远志一钱(用石菖蒲汁四至五匙拌),羚羊角一钱,川贝母二钱(用熟艾半分,泡水一至二匙拌

  • 干疳

    病证名。疳疾的一种证候。见《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七卷。由于小儿乳食不调,心、脾积热,津液虚损所致。症见羸瘦,皮肤干枯,两目干燥凹下,或畏光,夜热不安,啼哭无泪,腹部胀满,口干唇燥,或颈项倒斜。治宜健脾益

  • 本草节要

    药物学著作。南宋·张松撰约成书于1208~1224年间。此书早佚,仅存佚文60余条。据《宝庆本草折衷》载述此书梗概称:此书择取本草常用药,抄节性味、主治之要,合经注之文,统以成段。虽立言简要而亦有所补

  • 喉口

    篇名。出《慎斋遗书》卷十。该书把口腔与咽喉病并为一篇,称为喉口。

  • 脉度

    五度之一。出《灵枢·脉度》等篇。①测度经脉长短的度数。《灵枢·脉度》讨论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和蹻、任、督脉等的长度。《灵枢·骨度》:“先度其骨节之大小、广狭、长短,而脉度定矣。”②脉诊上辨别脉象的大小

  • 片玉痘疹

    书名。又名《万氏秘传片玉痘疹》。13卷。明·万全撰。约撰于16世纪中期。本书专论痘疹。卷1~2为痘疹碎金赋及痘疹西江月二赋;卷3~4为痘疹始终验方及歌;卷5~12为痘疹总论,并分论发热、见形、起发、成

  • 灰黑干刺苔

    舌苔灰黑而生干刺。为脏腑实热,律液受伤。症见咽干,口燥,喘满,宜急下存阴。若里结未成,而见烦躁,口渴,胸中胀满,呕吐频作,或常干呕等症,则宜苦寒清热(见《伤寒舌鉴》)。